“可查明其中因由,區區一小吏,稱燕王竟然真的能引來百姓歸附,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喊喊口號,扯起大旗就能成就大業,韓經才不相信這點,但凡功業,還得靠實力打出來。
“燕人視我漢軍為蠻夷,對我軍頗有排斥之心,他們並非全心全意效忠韓廣,而是對我大漢有隙!”
韓經皺眉,沒想到情報司竟然會由匯總來的情報分析出這樣的結果。
“典慶,你曾是魏都大梁人,你來說說,真的會有大梁人視我漢軍為蠻夷嗎?”
這種事情韓經沒有代入感,根本無從分辨,雖然心底將信將疑,但不良人情報司總結出來的原因絕不會是空穴來風,沒有一點根據。
“大王,我是從始至終陪王上經營漢城,一開始就融入其中,而且我知道漢城三郡多是我中原子民,當然不會有這樣的想法。”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但是換作留在大梁的親故,他們不知曉漢軍來歷,只知我們是來自邊隅荒郡,只怕會有其他心思生出。”
這是一個大都市之人自我抬高心理在作崇,典慶一語道破。
春秋戰國,諸侯紛爭,各國之間是存在著一道不同的價值觀以及鄙視鏈的。
比如宋國,當年微子有功於周室,被分封於宋,為頭一號大國,但是由於宋國是殷商遺民,因此就遭到了列國的歧視。
孟子的拔苗助長、韓非的守株待兔,開頭都是,從前有一個宋人...
彷彿將這些冠在宋人的頭上,就能增強故事的說服力,從來沒有故事以從前有一個鄭人,有一個燕人開頭。
再有楚,更是處在鄙視鏈的底端,刻舟求劍、狐假虎威、畫蛇添足、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這樣的典故天下人耳熟能詳,無不證明了楚人的愚蠢。
深層次裡,還不是中原六國深深得瞧不起楚國邊蠻。
楚國分封之初,地不過五十方圓,爵位不過區區一子爵,而且文化與六國不同,中原以龍為貴,楚人卻尊崇神鳥鳳凰。
如今這樣的地域霸凌發生在漢軍的頭上,韓經不由得火大。
燕國開國之祖乃是周宗室召公,可謂根正苗紅,向來對六國是以俯視的心態看待。
你管我國力強不強,我祖上比你高貴,這樣的心態不下少數。
雖然燕為秦所滅已經過了這麼久,可燕人骨子裡那份驕傲卻沒有絲毫褪色。
“讓通文館連軸轉,通通動作起來,務必要讓中原各地的百姓知道我大漢與中原同根同源,一血一脈,無分親疏!”
這是宣傳的失利,軍事上的連番獲勝,使得漢城方向忽略了這一點。
昔日宋國面對天下黑粉,堅持春秋大義,結果喪師亡國。
楚國面對天下群嘲,抱以冷笑,一句“我蠻夷也”,就避開了位爵上的壓迫,走上了兼併擴張的快車道,成為與秦、齊並駕其驅的南方大國。
它也是唯一沒有透過周天子,自封的王。
後來天下諸侯,誰不尊稱其為楚王,這說明地位、身份的認同都是實力打出來的。
韓經卻不能這麼辦,自認蠻夷,但眼下中原百姓還沒有認識到漢軍的強大,因此宣傳與軍事工作都不得落下。
鉅鹿之戰只要能擊敗強秦,漢國就無可爭議得被稱為大漢!
“派人去漢城,將如月公主送來。”
“未來的一段日子,如月公主將替本王巡視燕地,撫慰民心。”
場上諸人全程靜默不語,心內卻瘋狂得豎起大拇指。
如月公主乃是舊燕高月公主,封地就在高月,韓經這麼做,稱得上是神來之筆。
以燕治燕,必有奇效!
喜歡秦時之公子無雙請大家收藏:()秦時之公子無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