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一行在小聖賢莊的動態,外界莫不在關注。
潛逃至桑海的墨家一行更是派出盜蹠、庖丁,蒐集相關情報。
盜蹠倚仗得自然是他自己絕頂的輕功,但秦軍看守嚴密,急切之間,難以靠近。
相對的,庖丁則是要便利許多。
身為有間客棧的主人,紮根桑海多年,小聖賢莊重要人物的日常餐食又是出自其手。
加上今日酒宴所用,也是有間客棧一手經辦。
藉此名義,這才得以由儒家弟子引入,進得莊來。
可讓庖丁神魂皆冒的是,憋不住跟著他們一起至此的天明與少羽卻在莊內失散了。
本來由他二人扮作店內夥計也是為了更好的遮掩,沒想到二人好動,一不留神就不知去了哪裡。
等到偶然瞥見,二人卻已經換上了儒家衣飾混在一干儒家弟子當中。
有些人和事,在命運的網織下,彷彿是註定會交織在一起似的。
扶蘇巡視齊地已經旬月,小聖賢莊之行又自認獲益良多。
儒家伏念先生守禮有節,雙方相談甚歡,他的態度是傾向於四海歸一,君臣士民各安其位的。
至於以劍論道的勝負,表面結果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儒家的態度,而伏唸的表態,扶蘇還是滿意的。
儒家可用,儒學當興,此時陛下那裡可能對此有所排斥,但至少,在自己能夠規劃這個天下的時候...
伏念是現如今儒家的掌舵者,他的態度即是儒家的態度,至少如張蒼之流,儒家家大業大,些許雜頑代表不了什麼。
雙方釋放出各自的善意,各有所得。
目送扶蘇一行離去,伏念沉穩平靜的心湖難免也有一絲漣漪泛起。
儒家雖然引領諸子百家的潮頭,但若是能夠有帝國官方的背書,那麼真正光大興盛的時機也就到了。
以儒學蓬勃的生命力,加上官方允准支援,所能形成的良好局面可想而知。
“長公子是仁德至誠之人,若他能順利執掌大秦,實乃天下蒼生之福。”
顔路以及張良因為各自的出身遭遇,對仕秦心有牴觸。
前者恩師就是被羅網盯上,後來為了成就上一任驚鯢劍主,捨身成仁。
張良出身韓國相門,韓國世代受秦欺負,張氏感同身受,對秦國的印象自然也十分惡劣。
不同於二位師弟,一心光大儒家的伏念是從心底希望扶蘇能成為大秦儲君,以期將來。
扶蘇被召回,主要原因是咸陽即將開始春日大祭,作為帝國長公子,在這個關鍵節日是一定要在場的。
李斯、趙高自然是與之同歸,章邯仍舊以影密衛嚴控齊地諸般動態,只等皇帝東巡。
“見過掌門師姑。”
昔日北冥子收徒大典上的小女孩如今已經出落得亭亭玉立,銀髮青衣,宛若謫仙。
這讓韓經一聲師姑,顯得沒有那麼突兀。
“原來前日於小聖賢莊洩露氣息之人是你!”
曉夢倒執秋驪,一擺拂塵,神色淡然。
師兄赤松子以前倒也提起過這個出身韓國宗室的弟子,直言其天姿過人,身賦異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