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念是用最謙和的話語擺出最高的格調,都自稱小聖賢莊了,還說是蓬門陋戶,聽得公孫玲瓏等人嘴角一抽抽。
扶蘇點頭,伸手虛引,以示同樣對儒家諸位先生的敬重,然後走上臺階。
臺階兩側有儒生四十八人,分置六排,衣冠鮮豔,神色肅穆莊嚴。
等扶蘇開始邁動腳步時,這些人雙手捧執鮮豔的羽毛,以一種獨特的節奏開始起舞。
扶蘇不由得放緩了腳步,深得仁禮教化的扶蘇自然識得,此乃八佾之舞。
天子八佾,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士二佾,除了在祭祀類的隆大節日內使用,於儒家,也是最高規格的歡迎儀式。
扶蘇是帝國長公子,因此得享六佾的規格。
在三傑的陪同下,扶蘇一行在小聖賢莊隨意轉了轉,接連誇讚了莊內清幽的景緻以及豐富的藏書。
伏念等清楚,接下來才是正戲,此時的溫情脈脈有可能是先禮後兵。
大廳落座,有弟子奉上各色酒水瓜果飲食。
扶蘇微微一瞧,其精緻不下自己在咸陽時的用度。
儒家講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對飲食方面要求極高,食材也要求與儒家的君子之風相稱。
這是《論語》集著鄉黨篇流傳下來的,孔夫子所言指的是祭祀用度,而非烹飪。
少量得其神者踏上王儒大道,得其形者往往就成了誤己誤人的腐儒、犬儒。
由於曲解的釋義對儒生有利,使之可能據典享受聲色犬馬,因此其道大昌,漸漸的儒生都開始好美食華服了。
“今日難得相聚,不如來一場以劍論道。”
張良蹙眉,長公子並不是徵詢意見的口氣,而是直接就將此事定了。
想來扶蘇一行早有圖謀,現在開始亮劍了。
小聖賢莊應對此議卻是非常棘手,要知道扶蘇的目的無非是敲打試探儒家一番。
以劍論道,實則就是技擊切磋,敗給秦國一方,儒家顏面掃地,甚至應對不得法表現得過於不堪,則會招至秦庭的輕視,影響到將來官府對儒家的態度。
表現得過於驚豔,扶蘇自認打壓、敲打的目的沒有達到,又會引起秦國的忌憚,將來處境堪憂。
誰都知道最好的結局就是平局,過程中表現得不卑不亢,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誰能掌握得恰如其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知這以劍論道該如何進行?”
伏念聲色不動,開口詢問道。
“以劍論道,其目的是為了透過切磋闡論道理經義,一局當然不能盡觀。”
“何不分成三局,伏念先生意下如何?”
目視著伏念,扶蘇淡然開口。
“謹奉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