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林胡,先是被我們攻破汗帳,又快被匈奴人吃幹抹淨了。”
見韓經抬頭看,李牧一指此人,介紹道:“這是龐煖將軍,多次與我共同領兵抗擊秦軍,現在駐守雲中,與我雁門互為掎角。”
“此次發現胡人擄掠邊民,還是龐將軍通知的本將,這才有了兩地騎兵奔襲清掃邊塞周邊的行動,你們也是趕巧碰上我們,才從狼口裡撿回性命。”
李牧防禦草原多年,對於再次拯救了兩名中原子民,不無得色,撫須輕笑。
“趙韓向來同氣連枝,韓公子且隨我回雁門,休息一天,再行出發。”
韓經趕忙稱謝,面對這位守衛長城,蕩淨胡塵的絕世名將,說不動容是不可能的。
“匈奴人吞併了林胡的草場,又吸收了林胡牧民,豈不是更加壯大?將軍率領的邊軍將士們的壓力豈不是又大了幾分?”
李牧詫異於韓經能看出這點,“韓公子懂兵法?”
韓經到底懂不懂兵法,《孫子兵法》、《將苑》都會那麼一兩句,往深了說就一概不知,結合到行軍佈陣的實際操作當中更是滿腦子漿糊。
可是此時李牧問起,韓經又不想在軍神面前露怯,丟了印象分,整理思緒,硬著頭皮掰扯起來。
“韓某不曾有統兵作戰的經歷,又生長在新鄭都城,沒有什麼心得。”
李牧似乎頗為遺憾,又一個無法交流兵書軍略的貴公子。
“但是,韓經也曾設想過,指揮大軍,衛民保強。那一夜,我夢見百萬雄兵。”
“哦?願聞其詳。”
軍神在邊軍中少有能跟得上他的軍事思維高度的人,許是寂寞難耐,對韓經的想法非要刨根究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要是統兵,將兵分五路,上、中、下各一路正面接敵。”
李牧不乏疑惑,“為何是五路,商朝分前中後三軍,周時制以六師,公子的分兵之法聞所未聞。”
“我把剩下一支遠端輸出,就是遠距離殺傷攻擊敵人的部隊稱為射手,可以是弓箭弩兵也可以是投石機,根據戰場需要活躍支援上路或下路,當然,上單是最普遍的。”
韓經越侃越精神,“最後一支機動部隊我稱之為打野,即活路在野地裡打擊削弱敵軍,當戰事膠著之時,打野隨時選擇支援一路,形成區域性優勢,重創該路敵軍,開啟戰場局面。”
“功成身退,打野再次隱入野地,隨時出現在最需要的地方,給敵人致命一擊,等到打野最後出擊之時,就已經是戰局抵定,摧古拉朽的態勢了。”
李牧聽得連連點頭,“好,好,雖然分路不同,但我與治兵用兵不謀而合。”
“刀盾步兵接敵,矛兵拒敵,這就像公子你所說的上中下三路齊進,弓箭覆蓋,強弩壓制打擊,這就是射手部隊的遠端打擊,騎兵利用機動性擾亂敵方後勤,隨時加入戰局,突襲敵軍,配合正面步兵矛兵收割,這就是打野部隊的妙用。”
“公子小小年紀,竟然深諳奇正相輔、步騎協同的兵家至理,所言深合用兵之道。”
“來來來,與我入帳,我要與公子徹夜長談。”
李牧是見獵心喜,逢人便介紹韓經之能,透過李牧之口,一位年輕的兵家大師就這麼突然的出現了。
喜歡秦時之公子無雙請大家收藏:()秦時之公子無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