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禮數週詳,謙恭待人,這便是魏國朝堂執牛耳者之一,寧陵君,魏咎。
“這是三晉有名的五經博士公羊冶,左側這位是大梁名門之後翟景,接下來這位是執掌魏國上下刑名機要的司寇李慎,祖上就是興魏百載的李悝相國。”
正式的酒筵當然不是二人對酌這麼簡單,魏咎請這些有僅僅是的陪客來充分體現了對韓經平訪的重視,同時也有借這些人的手考量一番韓經腹中丘壑的意思。
“這三位都是我投契至交,聞得經公子至,無不踴躍前來,就為一睹公子風采。諸位,飲甚!”
魏強而韓弱,相鬥或聯合無不是魏國主導,佔據主動,再者魏咎為魏國朝堂舉足輕重的權臣,韓經不過是新鄭不名一文的落魄宗族,這麼一再吹捧,倍顯推崇,實在是令人費解,甚至有一絲不安,魏咎輕執著韓經的手直到敬酒時才鬆開。
“經公子可習聖賢教誨?”
公羊冶在一輪祝酒完畢後,執樽相問。
韓經迅速從龍陽君、斷袖分桃的聯想中抽離出來,“少時頑劣,辜負師長教誨,現在想想,真是慚愧無地。”
公羊冶一聽,又是一不學無術之徒,膏腴子弟,非常不給面子的放在酒樽,搖搖頭不再理會,魏咎連忙打圓場,“公羊先生是真性情的飽學之人,經公子莫怪,在咎看來,公子雖不曾苦讀,但品質高潔遠甚諸多沽名釣譽之輩,就拿方才公子大方真誠地回答公羊先生所問來說,能自承其非,豈不是君子如玉,瑕不掩瑜?”
“朝聞道,夕死可矣!君上一語點醒老朽,方才多有得罪,給公子賠不是了。”
公羊冶起身賠了一禮,韓經也就此揭過。
李慎:“李某也敬公子一杯,李家世代鑽研刑律術法,貴國申相也曾變法強韓,不知公子有何獨特見教?”
問的是申不害變法對韓國的影響,實則是考量韓經對以法治國的理解,並且暗綽綽地吹捧自家祖上李悝成就更高,畢竟李悝變法曾使魏國躋身群雄之首,申不害變法僅僅幫助韓國經略吞下的鄭國,然後就江河日下,國勢漸頹。
“諸侯紛爭,列國莫不變法圖強,李相開一代先河,法治大行於魏,使魏國拓地千里,一戰奪秦河東,覆滅秦卒五十萬,為春秋諸侯之合縱長,煊赫武功何其耀目!及至衛鞅至秦,商君律被秦人奉為圭臬,於是秦復奪河東,下河西,威凌天下,何也?”
“韓用申不害,內修政教外應諸侯,除豪強濟孤貧,使民有其耕,商旅得其所,國治兵強,於是諸侯數十年不敢侵攻,境內百姓安享數十年生息太平,然及至申子身故,今割一地明覆五城,彈丸之地傾覆只在須臾之間,何也?”
李慎起身離席,“敢請公子教誨。”
“在經看來,秦能恆強,貴在堅持,秦法自商君死後就一直在秦人的血脈裡延續了下來,秦國曆代君王執行不怠,反觀魏韓,雖以法興,但早已徒存其皮失其骨,本是用來約束權貴保障百姓的法律成了權貴漸漸淪為權貴以術馭人的工具,當法成了少數人的法,它就不再適用於這個時代,這就是秦以兵戈勝以外的以法制勝於諸侯。”
“君果有真知灼見,此番高論雖有一二尚需推敲,亦足以一窺胸中韜略!”
魏咎像被人撫弄住了g點,滿面潮紅,高聲稱讚,李慎更是一揖及地,激動莫名。
翟景也參與進來,昂聲道:“不知公子對天下形勢如何看待?”
“秦據崤函之固,擁關中千里沃野,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此皆膏腴之地,王興之所,再有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處連衡而鬥諸侯,於是敗五國之合縱,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諸侯爭割地以賂秦,致有今日,秦已不可制。而各國忙於內鬥,都打算把賂秦的損失從其他國家身上拿回來,於是征戰連連,燕齊、魏齊更是結下世代不易的生死大仇,齊國上下一心與秦連衡,五國是前拒虎後又迎狼。”
這些各國上層都心知肚明,韓經所說的談不上不同凡俗,眾人仍是作傾聽狀。
“秦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諸侯無合縱守戰之心,如今秦相呂不韋掌國,秦王政成年親政在即,勢必有一番爭鬥,無論誰勝誰敗,都將拿六國立威,當強秦只有一個聲音、一個意志的那一刻,就是諸國煙消雲散的時候。”
嗯?這些人不感到意外的麼?沒有人出言駁斥危言聳聽,那再添把火,反正頂多就是不討喜,不再約見,也不能對韓國公子怎麼樣。
“秦國兵鋒所向,先是三晉不能保,燕地苦寒,糧草轉運不變,當可苟且至楚國覆亡,燕亡後齊國亦再無憑依,只能繫繩請降,首當其衝者必是最弱小的韓國,韓亡將開啟天下一統的序章,經將為秦奴先入咸陽一步,多則三載少則數月,就將與魏兄再度咸陽相逢,只是那時候同為陪隸,再也不能把酒言歡了。”
“大膽!”
“無禮!”
“我醉了,胡言亂語。”
出聲呵斥的是翟景與公羊治,魏咎同李慎在韓經佯稱酒醉時也不作反應。
“我看醉的不是韓兄你,是那朝堂上的公卿大臣!”
隨著聲音傳來,一個高大昂揚的漢子從筵廳正門大步走來。
喜歡秦時之公子無雙請大家收藏:()秦時之公子無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