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月初此時根本不會想到,自己拖陳嬸兒交給薛良平的銀子,在不久之後會給已經站在懸崖邊、搖搖欲墜的薛家再一記重擊。
她回到永榆縣之後又待了幾日,陪著父母的同時,還是要埋頭對賬。
先把兩個酒樓的賬目都核對清楚之後,還要去雙司局那邊找善大嫂子對賬。
如今善大嫂子把雙司局的生意做得越來越大,手下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雖然還談不上可以覆蓋東北四府,但至少四個府城和比較大的縣城,很多人家都習慣於在紅白喜事的時候請雙司局過去張羅。
不但有好幾種價位的服務可供選擇,而且還分為全包和半包。
全包就是從採買到做菜再到招待客人,伺候飯局乃至最後收拾打掃全部包圓兒。
半包就是主家自己採買,雙司局的人去了只負責做飯和伺候飯局,之後的清理也歸主家自己。
因為有了多種選擇,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挑選,試過一次就知道有多好了。
飯菜比自家做得好吃暫且不說,主要是省心,如果不是特別斤斤計較的話,就整個兒全包給雙司局,自己就只負責接待客人就好了,簡直不要太輕鬆。
而且雙司局的管理一直做得很好,一旦發現誰貪墨主家的銀錢或是東西,立刻開掉,絕不手軟。
剩下的人都十分珍惜這份賺得多的工作,根本不屑去貪那一點小錢。
所以時間久了,大家發現交給雙司局採買,根本就不比自己去市場買菜更貴,而且有些時候反倒還更加新鮮。
後來隨著全包的差事越來越多,善大嫂子在寫信跟夏月初商量之後,果斷地聯絡了幾個菜農和屠戶,做起了長線生意,進一步地壓縮了成本。
所以在夏月初離開這接近兩年的時間裡,雙司局這邊著實積累了不少分紅銀兩。
兩天盤賬算下來,光是夏月初最後到手的銀兩,居然就有近萬兩之多。
夏月初還記得,她離開之前,雙司局一年的進賬大概是三千五百兩左右。
如今還不到兩年的時間,每年的純利率就有六千多兩了。幾乎是翻了一倍。
除去分給善大嫂子的十分之一,再留出運轉必須的流動資金,夏月初自個兒還淨剩了九千多兩。
“這雙司局,如今真是越做越大了,當初哪裡想到會有這樣的規模。”
善大嫂子也忍不住感慨道:“是啊,誰能想到你當初隨口說的一個提議,如今竟然做成這麼大的局面。”
“能做到這樣的規模,全多虧了嫂子裡外操持,費心費力,我這個甩手掌櫃可不敢居功。”
夏月初在心裡一合計,自己這一趟回東海府,兩家酒樓加上雙司局,就狂斂了近兩萬兩銀子。
這倒是讓她準備在京城開酒樓的計劃更加有了底氣。
永榆縣這邊的賬目盤算清楚之後,夏月初就要準備回東海府了。
大老遠回來一趟,怎麼也得陪陪寧氏和薛崇,不能回來一趟就只顧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