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皇帝和朱子龍本體的支援,人民代表委員會的制度,還是強行公而於眾,並且要推行下去了。
但是,也得到了99的明朝官員的反對,以及冷處理。
就連一向似乎很聽皇帝話的,以溫體仁和盧象升為首的內閣幾位,也出人意料的團結起來反抗了。
他們認為,百官全部來對抗皇帝和四海龍王的不合理政策,就像當年萬曆年間,大家和皇帝爭國本一樣。非暴力不合作,到最後,勝利的一定會是他們。
然而,閱讀“爭國本”的來龍去脈,我們可以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
按照儒家傳統的“春秋大義”,朱常洛本來沒有理由被立為太子,朱常洵的資格至少不比常洛遜色。
群臣擁立朱常洛為太子,理由是“立嫡立長”的儒家宗法制度。當時的王皇后沒有嫡子,那麼長子常洛理所當然應該立為太子。
只是,儒家義理真是如此嗎?我們看看《春秋公羊傳》隱公元年章。
“桓幼而貴,隱長而卑,其為尊卑出微,國人莫知.隱長又賢,諸大夫扳隱而立之.隱於是焉而辭立,則未知桓之將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則恐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隱之立為桓立也.隱長又賢,何以不宜立?立適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桓何以貴?母貴也.母貴則子何以貴?子以母貴,母以子貴.”
不是浪費字數,而是這段,真有歷史問題
。)
朱常洛出生的時候,母親王氏僅僅是宮女。出生之後,母親僅僅晉升為妃。而朱常洵出生的時候,母親鄭氏就已經是妃了,此後晉升為貴妃,地位始終高於常洛。
按照《公羊傳》的這條春秋大義,朱常洵立為太子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群臣上書只顧叫嚷“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卻沒有注意到“無嫡立長”在儒家經學裡根本不成立,應該是“無嫡立貴”!
所以,百官爭國本相抗,儒家為理。在朱子龍看來,只不過是表面理由。
其實都是扯淡!
所以,接下來的日子裡,朱子龍狠狠的讓只少反對的官員中,35的人下崗回家吃老米去了。
用真暴力直接鎮壓,他們的非暴力不合作。
萬曆的時候,這家機構人員,基本上就沒滿員過,各種工作還不是一樣的做?
更何況如今,新東方學院裡有了能替代他們這部分官員的人選。
那麼,誰怕誰呢?
你就算在這裡下官,換了點聲望又如何?
老子就記住你了,你這一世和你子孫後代都別想再做官了,看你害怕不?
事實證明,朱子龍這一手,不走尋常路的做法,真的是讓這些文官們害怕了。
因而,很快,就有了帶路黨加入進來。
計劃得到了半順利的推進!
接下來,丟擲新制度的朱子龍本體,很不負責的又玩了一次失蹤。
說是西廠的事,他要暗訪一下民間。這可把一些還在位的,以及下臺了的官員,嚇了個半死。這年月,誰屁股下面沒點屎?
一石激起千層浪啊!
如果說之前還是擔心點名節,和麵子問題的話。這會,朱子龍本體是雙管齊下,連一些人的命,以及你全家老小的命都可能要關心關心一下了。
如今這後十明朝時代,像張局正時代那樣的鐵血文官,已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