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離開小周莊,時間已過三月。
三個月中,拓跋匹夫師徒走出雙馬山範圍,一路向西,過歷石山、醜陽山、凡山、即公山,終至榮餘山,總長兩千八百裡,一路上少有人煙,偶遇村落,也是稍微逗留,隔日便繼續上路。
一路上,平平淡淡,無甚趣味,拓拔槐卻甘之如飴,,讀萬卷書不如行千裡路。始出雙馬山,頓覺天地之廣闊不可言表。觀造物之神奇,方知道之深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當上下而求索。
這一日,來至榮餘山範圍,偶遇一山谷,裡面似有人聲傳來,師徒二人便興致怏然的向這條山谷走去。
入谷處,一巨大石碑立的顯眼,上書“善人谷”。
谷口不大,僅有一丈左右,有一人界碑前盤膝而坐,見有人前來。立馬起身相迎。
來到拓跋匹夫師徒身邊,彈衣正冠,先是一個長揖及地,態度端莊,古韻盎然,然後熱情的向兩人問道:“請問二位可有什麼需要幫助?”
拓拔槐還未曾見過如此客氣的見禮,不由的有些手忙腳亂,還是拓跋匹夫見多識廣,隨意的還了一個禮,笑道:“我師徒二人遊歷四方,路過貴寶地,不知可否進去看看,歇歇腳。”
那人聞言,熱情的道:“自然可以,我善人谷歡迎一切的客人,客人自去便是,在谷內可以盡情遊玩,如有需要,盡管來找我。我名梁冬平。”
看來這是一個熱心腸的人,師徒二人也不多言,道謝後便牽著老黃牛,帶著大黑狗,徑自走進了這山谷。山谷不長,大約百丈,卻是修的平滑無比,看起來幹幹淨淨。
入得山谷,頓覺眼前一亮,外面看平常無奇,沒想到裡面卻是別有洞天。只見這山谷大約十餘裡方圓,裡面亭臺樓閣,鱗次櫛比,美輪美奐,百花爭豔,鬱郁蔥蔥,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彎彎繞繞,青石鋪就的小路縱貫南北,路上行人絡繹不絕,人人衣著樸素幹淨,面帶笑容。只是站在這裡看著,便給人一種如沐春風之感。
偶遇一婦人迎面走來,路過二人身邊,見他二人面生,便欠身做了個萬福,溫和的問道:“二位可是初來此地?”
拓跋匹夫回道:“是的,我師徒二人路過此地,便進來轉轉。”
婦人道:“那想必二位客人必是旅途勞累,看這少年郎的鞋子都破了,還請到家中坐坐,稍作休息。”
師徒二人一愣,心想這初次見面便要往家中請,這也未免太過熱情了吧,難道這裡面有什麼貓膩。可從這婦人的神情舉止來看,不像是包藏禍心。特別是拓拔槐,他有他心通,他清楚的從這婦人身上感受到了濃濃的善意。可畢竟是初次見面,怎麼好意思冒然的就去人家中,況且這還是一個婦人。
於是,拓跋匹夫婉拒:“這樣不大好吧?”
婦人不以為意,繼續邀請:“沒什麼不好的,二位有所不知,我們谷內的人,最是熱情好客,不管是誰遇到了二位都會邀請你們去家中做客的。既然妾身先遇到了,便是我們的緣分。所以,還請二位不要再推辭,跟妾身回家吧。好讓妾身略盡地主之誼。”
師徒二人將信將疑,但既然人家已經說到這個地步了,再不去的話未免太過不近人情,於是便應承了下來。
看的出來,婦人真的很高興,步履輕快帶著他們一夥往自家走去。
這一路上,不要說拓拔槐這沒見過大世面的少年郎了,便是拓跋匹夫這老江湖都被這村子裡的人弄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但凡遇到行人,不論男女老少,都會自發的給他們行禮,然後挪身讓路,等他們先行走過後,方才繼續前行。詢問婦人緣由,婦人答:“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是最基本的品德。”
到了婦人家裡,師徒二人真正的體會到了什麼事熱情好客。男主人見婦人領回了兩個陌生人,不但一絲一毫生氣的感覺都沒有,反而更為熱情。
先是殷勤的將老黃牛牽了過去,在它面前放滿了新鮮的草料,老黃牛都被男主人的客氣打動了,從不吃草的它,硬生生的吃了幾口,以此來回應男主人的客氣。然後男主人便請拓跋匹夫二人屋內落座,七八歲的小孩便奉上了香噴噴的熱茶,一杯茶喝完,一邊喝茶,一邊對他們二人噓寒問暖。談笑片刻後,女主人已經勤快的燒好了熱水,調好了舒適的水溫,邀請二人去洗澡。洗完澡後,男主人已經給他們準備好了幹淨的衣衫,至於他們原來的衣衫,已經被婦人拿去洗了,而且已經洗好了。
換好幹淨的衣服後,又被請回了中堂,再次上茶,讓他們稍候,自去準備晚飯。
晚飯很豐盛,但是不對拓跋匹夫二人的胃口,實在是二人的對飯食的美味要求太高了。可看著主人期盼的目光,連拓跋匹夫都不好意思不吃,而且還要違心的贊不絕口。
一頓飯在主人家的熱情招待下終於結束了,師徒二人也弄明白了自己到底在一個怎樣的所在。
善人谷的由來早已不可考證,谷內的人們自詡是善良的化身,他們熱情、勇敢、正直、寬厚、勤勞、溫和、謙遜、無私、博愛,似是每個人的身上,都具有人世間所有高尚的品德。他們以此為傲,被全員身體力行。他們將這些品德融入他們的骨子裡,一代代的傳承下來,直至今日,這些高尚的品德似乎已經化為了他們的本能。
在這裡,沒有欺淩,人人平等,和睦相處。
在這裡,沒有貧富差距,人人都以能幫助別人為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