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傲劍心想,把槍法編出套路流傳下去,果然能大大提高成才率。這天波府一家好像也沒出過庸才,和我家很像。
姬玉雪道,“之後在武道上進行探索整理的,還有八十萬禁軍的教頭們。”
姬傲劍立刻想起了王進、林沖,王文斌等人的名字,問道,“禁軍教頭很多嗎?”
姬玉雪道,“大小各種教頭,有兩百來人。”
姬傲劍咳了一聲,“教師真是挺多的,簡直是一家學院了。”
姬玉雪道,“當時也有傳承武道的武林大派,便是從南北朝就開始流傳的少林寺。”
姬傲劍道,“此時少林寺定然也開始整理武功套路了?”
姬玉雪道,“歷代有高人從戰場廝殺之中,或是禽獸身形中揣摩悟出武學真諦,雖然未必個個創出了完整武功,但也留下了許多心得筆記。少林寺一直是武學交流聖地,這方面保留的資料十分豐富,在兩宋之時,寺內高僧和外來的武學名家,便歸納整理了許多兵刃拳腳上的武功,又向外間傳播出去。有了這份淵源,當時就有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說法。”
姬傲劍明白了,“少林武功果然不都是達摩祖師傳下來的。”
姬玉雪道,“達摩祖師是大宗師,自然有許多武學心得傳於後世。但他一人之力,自然不能創出少林寺成百上千套的完整武功。”
姬傲劍道,“我聽小蘇提過,元末明初之時,內家拳派在武當發軔,將少林一系的拳法說成是外家拳。”
姬玉雪道,“天下武功出少林的名聲傳開之後,即使有人再創出新的拳法,外界也一定視為有少林的淵源。少林是佛家,在武道上獨佔顯赫地位,道家高人自然不忿。元朝以後,天下丹道高人雲集武當,以近百年之功,開創出內家拳法一系。”
姬傲劍問道,“何為丹道?”
姬玉雪道,“道家講求性命之修,有丹道派和符籙派之分。丹道也稱丹鼎派,原是煉制外丹飛升,號稱神仙不老之藥。唐朝之後,鐘呂一派開創了內丹之學,在心中修煉丹意,而成金丹大道。”
姬傲劍有點困惑,“這個聽起來不太好理解。”
姬玉雪道,“丹意就是心境。金丹有成便是成就大宗師心境,飛升有望。佛家講靈臺指路,道家是說金丹飛升。”
姬傲劍恍然點頭。
姬玉雪道,“武道修煉也能成就無上心境。精氣神合一是名家丘壑心境,天地入心是宗師心境,天人感應是大宗師心境。歷代武學高人,明心見性者數不勝數,但這些個人體悟,很難向外人傳授,屬於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姬傲劍點頭,如何達成心境,自然是十分奧秘之事,說了你也不懂。
姬玉雪道,“比如關聖爺,他於萬軍之中斬殺河北大將顏良,若沒有俯視天地的心境,如何能做到這一點?”
當初關羽在河北軍前,曹操說道,“河北人馬,如此雄壯!”關公曰:“以吾觀之,如土雞瓦犬耳!”曹操又指曰:“麾蓋之下,繡袍金甲,持刀立馬者,乃顏良也。”關公舉目一望,謂操曰:“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
這等傲世無敵的氣態,和六姐的寂寞無敵之心,可不如出一轍麼?
姬傲劍問,“關聖爺是什麼心境?”
姬玉雪道,“他心中有春秋。”
姬傲劍明白過來,關羽夜讀春秋,手不釋卷,這也是他能被稱為“關夫子”的重要因素。
想起三國那些超一流大將,年過六旬時也個個都能舞動大刀重槍,無名下將依然不是他們一合之敵。不要說老黃忠、老關羽、老趙雲,就連老張郃,都是十分龍精虎猛的。
那個年代,當世大將定然都至少有小三元意境,精氣神合一,體內自生元氣,等如內家高人,不是那些四五十歲之後狀態急劇下降的外家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