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蘇黎第一次聽到蕭識這個名字,卻是在15年。
15年蕭識拿了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中柏林電影節的最佳男主角,成為華語電影史上第5位獲得三大最佳男主的演員,也是2000年以後,第二位獲此殊榮的華語演員。
從柏林回國之後,蕭識受到了國內媒體和觀眾的狂熱追捧,一時風頭無兩。
蕭識的長相併不是演藝圈傳統意義上的漂亮長相,他的長相有點兇,有點壞,像悍匪,成名之前,多演變態殺人犯,成名之後,大家發現他演正派其實也完全沒問題。
方心騎和蕭識都才40出頭,但一個頭發灰白,像年過半百,一個中氣十足,還在盛年。
蕭識擦完汗之後,把毛巾握在手裡。方心騎低頭跟他說句了什麼,蕭識點了點頭,兩人一道走了過來。
四個寒暄一陣,坐下來聊天,但聊天的內容跟劇本和角色沒多少關系,而是為了消除陌生感所拉的一些家長。
拉完家長,蘇黎已改口叫蕭識師兄了,因為他們發現彼此都是首都戲劇學院的學生。
蕭識陪他們坐了一會兒之後,又去找武術指導練了去。
蕭識離開後,方心騎跟蘇黎講了一下劇本和角色的東西。
蘇黎要演的這個角色原本是北平大戶人家的小姐,叫宋盞。
後來軍閥混戰,家族中人死的死,逃的逃,只剩下宋盞和她弟弟兩個人。之後宋盞去西餐廳做女侍,跟一個常來吃飯的美國人好上了,後來美國人跑了,跑的時候把她的錢全都帶走了。
為了生計,宋盞賣身妓院,也過了幾年安穩日子。
再後來,宋盞的弟弟參加學生運動時,被鎮壓運動的軍閥開槍打死了。當然,這些只是宋盞過往的人生經歷,電影裡是沒有的。宋盞遇到男主,已是弟弟死之後的事情了。
宋盞第一次見到男主陳談,是在妓院。陳談和幾個朋友在這裡談事情,叫了幾個姑娘出來陪酒和唱曲。
宋盞先唱了一段京劇《春閨夢》,後來陳談問她會不會唱粵語歌,宋盞就又唱了一首廣東的民歌。
宋盞沒去過廣東,這歌是院裡一個廣東姑娘教她唱的,每當姑娘想念親人時,就唱這首歌。
可就是這首歌讓這個飄零半生有著刀削斧鑿面容的兇狠男人,差點落下來眼淚。
此後,陳談常來找她。兩人之間也不只是嫖|客和妓|女的關系,總還有點其他東西。
但是陳談一直沒告訴宋盞,他叫什麼,他是做什麼,她也沒問。
宋盞是在陳談死後,才知道他是一名職業殺手,來北平是為暗殺當地的一位軍政要人。
暗殺成功後,陳談原本應該連夜撤出北平。可想到她,終究是心軟了,冒著被捕的危險回來,問她願不願意跟他一起離開。
北平警察局局長為了給上面一個交代,發動全部警力圍捕陳談。陳談自知難逃一死,就把自己畢生的積蓄交給了宋盞,讓她在自己死後離開北平,好好過日子。
陳談死後被吊在城門示眾。這時候宋盞才知道他的名字。
宋盞從城門偷走屍體,埋葬了他,然後自己從城門跳了下去。
北平的報紙寫她這一跳,是殉情,是氣節。自古戲子無情婊~子無義,她的殉情,成了北平城裡的一段奇聞。
蘇黎飾演的這個女性角色,相對蕭識的男主戲份並不多,她只是這個男性傳奇故事裡的美麗點綴,但她的死,成就了他的傳奇。
蘇黎很喜歡這個角色的最後那一跳,讓她想起《華山畿》裡那女子所唱的:“君既為儂死,獨活為誰施?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她知他死了,為自己而死,百般哀哭已經無用,只是作歌:你葬於華山之腳下,你是為我而死,我一個人活著又有什麼意思呢?倘若你可憐我的處境,請將棺木為我敞開,讓我隨你而去。
後來《民國舊聞》的兩位製片人到了,蘇黎起身去樓上試裝。兩位製片人就跟葉知秋在樓下談事情,等蘇黎的妝弄好之後,三個人就一塊上樓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