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西北角有一片小竹林,清風裡颯颯有聲,樹幹上蟬聲悅耳,禪語有‘竹影掃塵塵不動’詩的意蘊隨著搖曳的竹枝彌漫著。
許多從事宗教工作的幹部、海內外老中青僧人、專家學者,都曾在這裡留下過蹤影。
樸老的會客室也是書齋,書齋名為‘無盡意齋’無盡為圓融無礙之意,主張一切存在之自身皆可為主體或客體,而不論主客皆融通無礙而了無矛盾。
此日,樸老正在書房練字,秘書引進來一個人,此人身著淺藍西裝,配以條紅領帶,臂間夾著一本厚厚的檔案,恭敬地問候了樸老。
是北京某某文化公司的經理,這次前來登門是託朋友之請前來求字,世人都知樸老的書法聞名全國,在北京更是一字難求。
許多企業家、政客都以能在客廳裝裱一幅樸老的字畫而自豪,一字千金不是誇張,他認為只要是友人,有求必應。
簡單聊過幾句之後,樸老委婉拒絕了來人的請求,此人也不氣餒,當面開啟了他手中的資料夾,裡面盡是一些珍貴文物的精美照片。
有許多還是近10年內考古挖掘的現場照片,樸老大跌眼鏡,這些照片真是彌足珍貴,其詳細程度可以和北京考古所收藏的相媲美了,居然會讓這個商人擁有,莫不成許多文物都已經失散民間了,還是近些年文物倒賣流通有些泛濫了。
來人指出只要他願意贈字,這面前的任何一件文物寶貝都可以拿來交換,當樸老準備合上資料夾時,末頁的一件文物引起了留意,這件標為‘八寶梅花秘色瓷瓶’好像想起了曾經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那一批震驚考古界的瓷器,冊中的這一件更為精美細膩,來人看到他手持畫冊盯著最後一頁不放,想來應該是心動了。
“樸老若是喜歡,就讓老闆來和您談了。”
趙樸初搖了搖頭,畫冊遞還給了他,“你走吧,下次也不用再來了,文物不是用來交換的,它是用來傳承文化的,讓來人悶悶不樂退了出去。”
今日天朗氣清,賓客雲集,早上送走了北京商人,下午就迎來了西安貴賓。
海峰方丈與釋禪行走在樸老這處四合院中,贊美不已,古色古香,中軸對稱,佈局合理,滿庭書卷氣息與禪韻梵音。
樸老中午還在為早上的商人換墨一事不悅,下午就接待了來自古城的親朋好友,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見到這個年輕人了。
與海峰方丈也較為熟悉,對他們二人都有好感,陝西的忘年朋友。
得知他們是為了佛指舍利一事而來,特地邀請進會客廳,身邊的秘書親自端茶服務,可見極為重視。
聽到海峰方丈苦於將佛指舍利迎回沒有辦法確保安保,偌大的法門寺中竟無一處安放的嚴峻問題時,閱歷豐富的趙樸初竟然也被難住了,這還真不是一個簡易的事,放置方丈禪房眾人猜測其有不軌之心,供養大雄寶殿又恐遭賊盜掘,這也不是,那也不行。
穩坐桌前的樸老徐徐站了起來,來回在房間走動忖思,當走到書架旁,看到了《西遊記》一書時,靈機一動,腦海閃出一道慧光,隨即坐了下來,給他們講了《西遊記》中‘掃塔辨奇冤’的故事。
二人一聽這個故事,霎時明白了,樸老不愧是佛門領袖,博學遠謀,這是在建議他們二人可將歸宿的佛指舍利供奉於法門寺中真身寶塔之頂,這樣一來,高達71米的實心寶塔,令心存不軌之人巧手難用,無計可施嘍。
海峰方丈要不是親耳所聽,自己在法門寺苦思冥想一輩子,恐怕都不會想出這麼個出乎尋常的法子,日日在寶塔下面轉悠,從沒有聯絡到《西遊記》中的生動故事,深深折服於樸老的淵博學識,通古知今,中國佛教在這樣智慧的人領導下一定會輝煌再現。
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年邁的樸老近些年也是疾病纏身,前段時間剛剛出了北京醫院,在家靜養這段時間很少會客了,四合院裡也冷清了不少,今日豔陽高照,香山浮雲,樸老的心情好點才得以來到書房練字。
早上就遇到了令人不悅的文物商人,還好下午接待了佛門中人,為他人解決了困難,提出了方案,樸老心情大好,竟與他們二人聊到了傍晚。
一抹紅霞從菱形磚瓦灑了進來,樸老在夫人的提醒下才不得已暫停話題。
很是欣賞釋禪這個小夥對於佛指舍利的認識,對於佛教的理解,也很欣慰海峰方丈堅守法門的精神。
在家中留了他們一晚,共同用了晚餐,第二天安排海峰方丈前去北京房山雲居寺瞻拜遊覽,自己則給釋禪介紹了他住了數十年的四合院及門前的南小栓衚衕,讓他了解了一下衚衕文化,北京味道。
前前後後就像講解員一樣,把左右院落介紹一通,釋禪平日也喜好書法,這次難得機會當面一睹樸老現場大作,樸老饒有深意問他想寫什麼字,略加思索,說出了‘靜守舍利’四字,樸老淡淡一笑,揮筆而就,待其幹後,竟然直接送給了他,並且贈言,‘靜守不易,佛光永恆’八個大字,讓釋禪狂喜之後漸漸深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