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兩個星期就是聖誕節,院長行李都收拾好了。只要期末考一結束,她立馬跑去找白景天瀟灑去。呷一口清茶,院長優哉遊哉繼續看各大網路高手的唇槍舌戰。
正看得開心,院長辦公室的房門突然被人從外面一腳踢開!朱嘯林滿臉晦氣指著院長大罵:“天都快要塌下來了,你這個老不正經的東西還好意思把鬧劇當好戲看!再照這麼鬧下去,我們的實驗很有可能被迫取消!”
====================
******
[注1]之前有小夥伴在評論區提到兩種解決失重問題的方案:一種是給太空艙加磁場,這樣人就會被吸在地面上。另一種是讓太空艙高速旋轉,用離心力代替重力。
小涵個人認為,這兩種方案可行度都很低。
先說方案一,加入磁場以後人確實能被吸在地面上。但是人體本身沒有鐵磁性,所以這個方案的原理是給宇航員穿一件帶有金屬鐵的衣服,然後衣服把人壓到地面上。
這樣做跟壁虎趴在垂直牆面上是一個道理,壁虎只是粘在牆面上,但是牆面對壁虎本身沒有吸引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由於人類的運動系統比較發達,人類的骨骼和肌肉可以承受上百公斤的壓力。小夥伴們平時感覺不出來,我們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在對抗重力做運動。我們的血壓分佈要對抗重力維持血液迴圈,就連躺在床上呼吸都是在對抗重力做運動。
這和加磁太空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黏在太空艙的地面上,宇航員頂多就是用中軸骨撐起金屬材質的衣服。除此之外,宇航員的脂肪細胞、血液迴圈、呼吸運動等等,完全不會受到磁場吸引。
一旦脫離重力環境,人類的新陳代謝不用對抗重力,人體內的鈣含量就會迅速流失。
再說方案二,這裡涉及到一個簡單的功率計算。
如果讓太空艙高速旋轉,讓離心力大小等於地球重力大小。小夥伴們可以算一算太空艙的轉速要達到多少,這樣的轉速需要消耗多少能量。
在幾乎是真空環境的太空中,要由什麼能源才能提供這樣的能量?
假設用未來才會出現的人工可控核聚變作為能量來源,一旦太空艙內離心力過大,核聚變還能實現可控嗎?
這個問題,小涵會放在全書的最後討論。
===============
[注2]前段時間網路上到處都在曬大學錄取通知書,小涵幾乎每天都會看到清北浙交的同學在螢幕面前揮舞他們的錄取通知書。
小涵為取得優異成績的up感到高興,同時更希望和小涵一樣的學渣們不要感到遺憾。
我們每個人都是生命的奇蹟,我們每個人都在用奇蹟般的一生創造更多的奇蹟。
喜歡微觀啟示錄請大家收藏:()微觀啟示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