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李賢有些問道:“直接繞過沿途城池,我軍後方會不會有危險?有沒有被切斷後路的可能?”
蘇揚抱拳道:“陛下,我等此時已經沒有退路了!長安城各衛兵馬大多數都被調走歸於李孝逸和麴崇裕麾下,如今應該只剩下很少的兵力,最多隻有兩萬,我軍如果能夠能在三五天之內出現在長安城下,長安方面就沒有時間從京兆地區徵調府兵,劉仁軌若是開啟城門恭迎陛下也就罷了;若是他不尊奉陛下,我等立刻兵圍長安,再徵集京兆地區的剩餘府兵,湊齊二十萬大軍不是問題,以長安城現在的守軍兵力,就算死守也守不了幾天!”
李賢深以為然,“不錯,不能希望寄託在劉仁軌的忠誠度之上,咱們得考慮到最壞的可能性!”
“陛下,臣建議由臣先帶兩萬人馬先行趕往長安,再派一支偏師去偷襲潼關,只要佔據了潼關,我軍退可守,進可攻!剩下的兵馬則由陛下直接統領帶著輜重跟上來,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李賢點頭同意了:“行,就如此進行吧,你打算派何人統帶一支偏師去偷襲潼關?”
“前軍先鋒郭知運!”
這天下午,郭知運就受命統帶一支五千人的輕騎輕裝簡行趕往潼關,這五千輕騎當中真正的騎兵只有一千人,剩下四千人雖然也是騎馬,但卻是步兵。
在郭知運帶走這五千人馬之後,蘇揚也很快帶著兩萬大軍以最快的行軍速度繞開沿途城池直接殺往長安。
在同州境內,有兩個不怕死的折衝都尉竟然各自帶著幾百兵馬過來阻攔挑釁,卻被蘇揚三招兩式挑死,部眾也被蘇揚收編。
九月初一,蘇揚親率的兩萬前鋒人馬抵達了長安城附近東北方向的櫟陽縣,訊息很快傳到了長安城,長安城內外頓時一陣雞飛狗跳,西域商人們聽到訊息立即倉惶逃出城去,唯恐城門緊閉後出不去,其他一些達官貴人也紛紛帶著家眷逃往西邊去避難。
長安皇城內,尚書省。
劉仁軌聽到訊息後,下巴上的白鬚微微顫抖,嘆道:“來得好快啊,有兵馬幾何?騎兵、弓弩兵、步卒各有幾何?是由誰統兵?”
信使回答說:“有兵馬兩萬,騎兵三千,弓弩兵五千,其餘為步卒,大纛上繡著‘蘇’,應該就是太平公主的駙馬、朔方軍使、單于都護府都護蘇揚!”
“是他?”劉仁軌一愣,“這小子至今只怕都還在因為當年之事在怨恨老夫,老夫若是落在他的手裡,只怕是沒命嘍!這小子跟隨裴行儉學過兵法,也不知道學到了裴守約幾成本事”。
雍州長史蘇良嗣拱手說:“劉相,倘若北疆那位真是陛下······”
“如果真是陛下,這反倒不好辦啊,神都那邊又新立了一位陛下,要咱們如何選擇?”
劉仁軌說到這裡,問道:“長安城內還有多少守軍?”
蘇良嗣說:“最多隻有兩萬,如果把各大家族的家奴、護院集中起來,應該能湊五六千人,但最多不會超過一萬!”
劉仁軌當即站起身來:“馬上傳命下去封閉城門,除了金吾衛繼續負責巡街維持治安之外,其他各位留守兵馬全部集結,準備迎敵,等蘇揚大軍一到城外,老夫要先稱一稱蘇鎮遠的斤兩!”
一天之內,長安城內兩萬人馬完成集結,然後一部分被分派上城牆守城,這部分人大約有萬餘人,剩下一萬餘人,劉仁軌命早年跟隨他的部將杜爽進行整訓。
只過了一天的時間,蘇揚的兩萬大軍就到了灞橋,灞橋大營已是一座空營,蘇揚撿現成的,正好拿來駐軍,還不用再另外紮營。
大軍休整了一天,這天早上,斥候來報:“大將軍,長安城東城牆內傳出大量嘈雜聲,人馬嘶叫,恐有兵馬打算出城迎戰我軍!”
“哦?”蘇揚一聽,當即下令:“來人,擂鼓聚將點兵!”
一通鼓響之後,兵士們在營內校場集合,各軍將領前往中軍大帳議事。
“各位將軍,長安城內似有兵馬打算出城迎擊我軍,我等不能坐等他們前來,諸位將軍當隨某帶兵出營迎戰!”
眾將齊聲答應:“遵令!”
喜歡大唐暴吏請大家收藏:()大唐暴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