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溫室殿。
殿內兩個大火盆內燒著通紅的炭火,軟塌上的皇帝李治裹著一床厚厚的毛皮褥子,面前放在一張矮几,矮几上放著兩摞奏章。
一個小太監走過來稟報:“陛下,太子求見!”
李治也沒抬頭:“讓他進來!”
“諾!”
李賢在小太監的帶領下走進大殿在軟塌前行禮:“兒臣拜見父皇!”
李治批閱完一本奏章,放下筆抬頭道:“早上不是來請過安了嗎?怎麼又來了?”
“回父皇,這裡有兩道奏章,事關折衝府兵員日益缺失嚴重的示意,兒臣想請父皇過目!”
朝廷有專門的衙門收取臣子們遞上來的奏章再轉呈皇帝,像李賢這樣越過相關衙門直接把奏章遞給皇帝的也不是沒有,但很少。
有些大臣被皇帝特許有密奏之權,這是在相關體制之外的事情。
“哦,誰寫的?拿來朕看看!”
李賢把奏章交給旁邊的太監,回答說:“是上任雲泉府果毅的蘇揚!”
“蘇揚?朕知道,尚書省把他調去雲泉府的事情是朕準的,他不是才去沒多久嗎?這麼點時間就發現了問題?”
“父皇看看就知道了!”
李治從太監手裡接過奏章,先看了第一本奏章,看完之後說:“如果說府兵們逃亡只是雲泉府一地之事,倒也不算什麼,如果是各地軍府都出現了這種情形,問題就嚴重了!”
他說完又開始看第二本奏章,這本奏章所述是蘇揚彈劾雲泉府都尉孟建威利用職權、勾結當地官府兼併軍府一些兵士家中田地的事情,他還彈劾孟建威在雲泉府威逼利誘上下武官文吏,把那些武官文吏與他進行利益捆綁,軍府上下只知有孟都尉,不知有朝廷、有皇帝!
當皇帝的最忌諱的就是這種事情,李治當場大怒,“混賬,孟建威竟然如此大膽?”
李賢連忙勸慰:“父皇息怒,國家大了,什麼人都有,孟建威這等人畢竟只是極少數,我大唐朝廷和地方官絕大部分都是忠於父皇、忠於朝廷的!”
李治怒不可遏:“查,給朕查,一定要剷除這種毒瘡!”
“父皇,孟建威畢竟是一府都尉,而且兒臣聽聞他是薛相公的人,要查的話,兒臣建議暫時派人密查,等掌握了切實的證據之後再革職拿問,最後做進一步詳查!”
李治考慮了一下,同意道:“準了,此事交由你去辦,從御史臺挑選一個可靠之人著手暗查!”
翌日。
李治召叢集臣議事,把蘇揚的奏章拿出來,嚴厲指出雲泉府府兵嚴重缺失的問題。
“倘若各地折衝府都有著兵員缺失的問題,天長日久之下,各地折衝府豈不是無兵可調?我大唐豈不無兵可用?”
宰相裴炎站出來舉著芴板說:“陛下息怒,奏章上畢竟只是稟報了雲泉折衝府的情形,各地折衝府不一定都是如此,不過此事不容忽視,微臣建議朝廷派人分別前往各地詳查,等有了確切的結論再議不遲!”
劉仁軌站出來說:“陛下,各地軍府歸各衛衛府管轄,讓衛府派人去查也不妥,不如由兵部派人分別前往各地調查此事!”
薛元超當即站出來表示反對:“陛下,臣不同意由兵部派人,兵部本身就是管兵管將的,誰能肯定各地軍府的武官武將們與兵部官吏們沒有勾結?讓兵部派人去查軍府等於是讓父親去查兒子,能查出什麼才怪!”
李治皺眉道:“那以薛卿之言應當如何?”
“臣以為應當把兵部排除在外,從尚書省其他各部和五監九寺之中抽調官吏,再挑選非隸屬關係的衛府武官聯合一起,分成若干部分分派各地!”
李義琰一聽薛元超的建議看似思慮周全,但再仔細一想就覺得不對勁,當即站出來表示反對:“陛下,臣不同意薛相公之言!”
這就讓李治覺得詫異了,“哦,不知李卿有何想法啊?”
李義琰拱手行禮:“陛下,各地軍府都尉、左右果毅都是朝廷派下去的,他們在京城有著各種關係,與朝廷大臣、官員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如果朝廷大張旗鼓的派人前往各地調查,這些人事先就會得到訊息,只怕朝廷派出去的官員還沒有抵達,他們早就把痕跡抹得一乾二淨了,缺額的兵員也找人冒充補齊了,如此一來,朝廷又能查到什麼呢?”
裴炎怒道:“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說要如何處置?”
李義琰很快想到了主意,“陛下,臣以為當由陛下派人密查!派何人前往何處,何時派出,除了陛下無人知曉,如此方可確保無虞!”
裴炎站不住了:“李相公,你這是何意?難道我等朝廷大臣都不能被陛下信任了?某看你是可以挑唆君臣關係不睦!”
李義琰不敢怠慢,立即向李治拱手:“陛下,臣絕無此意,只是擔心走漏訊息而已!”
李治思索一番,看向眾臣說:“既然眾卿家在此事上的意見有分歧,此事朕再思慮思慮,今天就商議到這裡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