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女眷粉腮上的淚滴還沒有擦汗的時候,聖旨已經當眾宣讀,宋錦繡又被冊立皇太女了。
安靜過後,不知道是誰猛地跪在地上,大聲道:“恭迎皇太女回宮!”
頓時,呼啦啦眾女眷也跪了一片:“恭迎皇太女回宮!”
皇宮裡,劉仁修看著氣若游絲的四兒子,心疼地閉了閉眼。
“你何苦參與進來?莫不成是真的不甘心?還是想讓朕再一次白髮人送黑髮人?”
四皇子苦笑一聲:“兒臣不孝,兒臣只是不想苟延殘喘活著,只有兒子站出來,他們才能徹底沒了念想。”
包括定國將軍府和十一弟的那不安分的母族。
“讓他們看看,連兒臣都扛不住這蒼梧江山,他們再想起事也就能多思量思量。蒼梧經不得內亂了。”
劉仁修皺眉,“就他們,還內亂不起來,頂多是跳樑小醜,朕沒放在心上,康樂更沒有放在心上。”
四皇子閉上眼。
是啊,自己覺得是天大的事,父皇和康樂這裡,竟然都不算事。
這就是差距。
他虛弱地道:“母后和七弟都不在了,兒子不想再失去舅舅一家。”
劉仁修:“他給朕的兒子找來虎狼之藥,你讓朕如何免了他們的罪?”
四皇子哀求道:“不是虎狼之藥,是七日丹,舅舅傾盡所有,才尋來給兒子續命的。是兒子運命已盡,無力迴天罷了。”
劉仁修眉頭皺了皺。
七日丹,是傳說中的海外聖藥,據說哪怕人死了,只要身體不僵,七日內,服下此丹藥,就能起死回生。
看著兒子的倔強,劉仁修心軟了,答應他放過承恩侯這一次,但下不為例。
承恩侯跪在大殿外,淚流滿面。
宋錦繡又入駐東宮,一切看似又回到了以前,可朝堂上下眾人對宋錦繡卻格外恭敬起來。儲君之位已穩。
冬月初三,梁洲發生地震,宋錦繡和蘇墨親臨災區,指揮駐守梁洲的官兵參與救災。
由於救災有力,民心安定。
冬去春來,一春無雨。蒼梧中部更是旱災嚴重,幾乎半年沒有下雨了。
宋錦繡命令地方官員免費為老百姓提供水車,合理安排水源分配,租賃耕牛,一切以抗旱為要。
同時,免費發放雞鴨鵝幼崽,鼓勵老百姓多養雞鴨鵝。
有些地區,甚至還對養殖大戶提供獎勵。
對此,眾人都大為不解。
老百姓抗旱都忙的不可開交的,為什麼還要百忙之中養雞鴨鵝?
好在政府和老百姓一起抗旱,老百姓感激諦零,對於皇太女這個養雞鴨鵝的小小要求也都欣然接受。
據說皇太女是農家出身,她可能只是喜歡老百姓家家戶戶六畜興旺,這是好意。
再說了,雞鴨鵝又不吃糧食,他們吃草,吃蟲,養大了皇太女又不收回去,他們還能留著自己吃肉,何樂而不為呢?
如此旱情,要是往年那就是背井離鄉的年景。可是今年的小麥空前的大豐收了。
五黃六月,麥子入倉,一個個脫了一層皮似的老農們,洋溢著幸福的笑。天狗食日的惶惶不安,也慢慢被人們淡忘了。
然而,七月下旬,預東郡突然爆發蝗災。
眼看再有十來天就能入倉的穀子,大豆盡數遭殃。
宋錦繡:“雞鴨鵝盡數放入地,趁著蝗蟲還是幼年,儘快消滅為好。”
眾人這才明白,原來皇太女讓他們養雞鴨鵝,是為了預防蝗災。
宋錦繡終於突破了煉氣期六層。而她也要及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