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弗有些無奈的說道:“但華國龐大的市場讓人無法輕易放棄,不是嗎?事實上,在與他們的貿易談判中,開放引進外國電影的名額一直是華盛頓很關注的議題,分賬比例並不算當務之急……”
隨著談話的進行,陳景行心裡卻不斷翻著白眼。
好傢伙,這是幹什麼呢?這麼瞧得起我陳某人?
又是分賬比例,又是開放更多引進名額的,這特麼跟我說有屁用啊?
沒錯,夢工廠確實是被官方定義的“文化領域中的代表性企業”,“標杆性企業”,但是在這兩個議題上也沒有任何作用啊?
這你們應該跟華盛頓使力啊。
如果這是他們丟擲的交換條件,那他今天掏出的“慈善籌款”可就是打水漂了。
可是也不應該啊,好萊塢這些大廠的高管也個個都是名校畢業,不像是白痴的樣子啊。
似乎盟友傑夫·米勒看出了陳景行的不耐和疑惑,笑著插話道:“說起來大家都跟國影打過交道吧,畢竟我們的電影都要交給這家官方公司發行,你們可能不知道,夢工廠跟國影的關係是很密切的,剛剛打破了華國影史票房紀錄的電影《湄公河行動》就是夢工廠和國影聯合出品的,這是一部官方的……獻禮片,chen,我形容的對嗎?”
“我看過這部電影。”一頭白髮的華納副總裁凱文·克羅爾搶先打斷了陳景行要出言糾正的話:“這部電影在華國以外的亞太地區拿到了3000萬的票房,雖然裡面有一些露骨的……kno……”他隨即給了陳景行一個善意的微笑:“但是從製作水平來說我認為是水準之上的戰爭動作型別電影。”
陳景行雖然因為崛起速度飛快,已經很久沒有在這種場合跟人打啞謎勾心鬥角的經歷,但是意思還是聽明白了。
好萊塢對迅速發展的華國市場是很關注的,尤其是去年《少年復仇者》以3億多美金的票房打破了華國塵封多年的影史紀錄。
3億美金的票房在北美都是能競爭年度票房冠軍的種子選手了,事實上《少年復仇者》在華國的票房也僅僅比本土票房少了2000萬而已。
好萊塢的媒體當時是很關注的,包括之後的《原始碼》,以及暑期大戰,連續幾部3億美元級別的電影接連重新整理華國影史紀錄。
今年年初,華國更是誕生了4億美金級別的新紀錄。
雖然有些媒體報道中帶著酸味,甚至還有很多普通民眾認為是造假的資料,對於大洋對岸的負面新聞包括電影界的負面新聞這裡的媒體都是很熱衷報道的,華國有票房造假的新聞,那自然所有的電影票房都有造假的嫌疑,很多人是不願意承認華國會在幾年後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的,事實上他們不願意承認華國的任何進步。
可是撇去情緒性的無知聲音,好萊塢的電影人,包括大廠的高層們都是垂涎三尺的。
分賬比例和引進名額無法一蹴而就的解決,涉及到的問題比較宏大而複雜,但是檔期這個東西在他們眼中還是有操作餘地的。
華國目前的影史票房榜前三位,冠軍《湄公河》、亞軍《美人魚》都是春節檔製造,而且還是一個春節檔,季軍《捉妖記》是暑期檔製造。
華國的電影市場是個強檔期市場,好的檔期帶來的集中觀影要比其他市場都要瘋狂。
可是華國最好的三個檔期基本都是對分賬大片關門的,暑期檔只能算開啟了半扇門。
而執行分賬大片發行定檔的就是國影這一家公司。
在屋子裡的這些人看來,這就是一個“等價交換”。
如果陳景行肯發揮夢工廠的影響力,包括對國影的影響力,讓他們的電影,尤其是幾個大廠的大片開啟華國熱門檔期的大門,不需要大門敞開,只要門縫露的大一些就行。
那麼他們也不介意陳景行對北美暑期檔的野心,甚至想要持續在北美市場撈錢的企圖,畢竟夢工廠能每年在北美大規模上映的重量級影片了不起也就一兩部,他們並不是容不下。
一個屢次創造影史紀錄,並且和一傢俱有壟斷性質的國有企業關係密切——不說《湄公河行動》,《地心引力》的投資方中就有國影,即便夢工廠確實是一傢俬營企業,但是在某些人看來陳景行頭上也是有一頂隱形的紅色帽子的,這是他們和華國很多企業打交道形成的慣性認知。
一傢俬營電影公司能夠在這樣體制的國家火箭般崛起,沒有受到任何的限制,一定是有特別原因的,他們願意相信陳景行肯定是有能量的,儘管他們沒有找到陳景行的親屬關係以及他的妻子的親屬關係中有符合他們預期的確鑿證據。
陳景行在心中嘆了一口氣。
顯然這幫外國佬還是不瞭解華國。
不過人倒架不倒,先不論陳景行是否有這樣的能力滿足他們的條件,但是這個條件是有操作空間的。
或者說,陳景行有執行緩兵之計的空間。
喜歡華娛科幻之王請大家收藏:()華娛科幻之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