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行和墨的主創團隊在磨合劇本的時候對於這部作品的前期是秉承著“科普”的態度的。
所以前幾集經歷的古菌時代,大氧化事件,大冰期,類似埃迪卡拉的動物群爆發,寒武紀生物大爆發以及彗星撞擊造成的生物大滅絕,這些在地球的地質時代都能找到原型。
除了主角琳作為一個意識能控制所有細胞,組成各種各樣的生命形態,有能力“自主進化”或者說“剽竊模仿進化”證明了這是一個科幻故事之外,其他背景和事件,以及海洋中的其他生命都很“紀錄片”。
當然是畫面唯美的紀錄片。
不過因為畫面的唯美精緻,而且帶有莽荒元古的絢麗畫風,以及硬核科普內容,或許有覺得無聊的觀眾,但是普遍評價都比較高。
就算是紀錄片,只要拍的好,也有很多觀眾愛的。
更是有不少科普作者,甚至是老師都將《進化》的前幾集截圖或者播放片段用於教學任務。
陳景行甚至都能預測到再等幾年,《進化》估計會成為很多生物科普類up主的主要影片素材庫。
然而硬核科普很快就改變了。
在彗星撞擊大滅絕後,沉睡億萬年的琳重新甦醒登上大陸後,整部動畫堪稱發生了神轉折。
雖然在之前幾集就出現過類似蜜蜂、螞蟻這種內部有不同分工的生物,以及靠內部產生氫氣從而實現飛翔的空中水母,但是觀眾仍舊沒有料到之後的劇情會如此高能。
奇妙的尖柱林,絢爛的閃光林地,還有奇怪的扭曲叢林等等神奇的世界地圖逐漸展開,雖然效果肯定不及《阿凡達》,但是在動畫中卻散發著更加引人入勝的魅力,是能與《戰艦》比肩甚至完全超越其的視覺奇觀。
而腦蟲、被琳稱為深沙巴士的巨大蠕蟲,以及強大又不可思議的阿茲特克蟲族的出現更是把觀眾帶入到了光怪陸離的世界中。
這是一部想象力爆棚的動畫,氣質相比《戰艦》更為獨特。
美麗絢爛的畫面,非人主角的視角,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讓這部《進化》成了另類神作。
不喜歡的人基本不怎麼感冒,當然也不會給太多差評,而喜歡的人則是狂熱的喜愛,甚至頂禮膜拜。
這部小眾神作雖然帶來的播放量和收視不如《戰艦》,也沒有引發太多主流視線的關注與討論,但是給夢工廠和墨帶來的聲譽加成並不小。
經過了《戰艦》和《進化》兩部跟主流動畫氣質完全不同的另類動畫的洗禮後,夢工廠已經在動漫迷和年輕觀眾心中樹立起了自己新潮又逼格絕高的形象。
而這樣的聲望在《星神記》第二季的播出後達到了巔峰。
相比前兩部動畫的另類和獨特,《星神記》則是標準的熱血漫,也許是武寒在天河動漫差點破產後蟄伏的幾年中大腦裡對《星神記》的故事進行了精心的打磨。
又或許是更多的資金,更寬裕的創作環境以及更加豐富的經驗讓武寒又向上進了一步。
總之,《星神記》的第二季在質量上可以說全面超越了近五年前的第一季。
儘管《戰艦》和《進化》的驚豔亮相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讓等候了多年的動漫迷吃了定心丸,但是《星神記》第二季前幾集播出後,還是讓很多人心中隱隱的“狗尾續貂”的擔心全都不翼而飛。
一環接一環,三部9分以上的高水平動畫的接連播出讓夢工廠在動畫領域的品牌效應徹底建立了起來,
不僅完美的拯救了讓很多動漫迷念念不忘的“國漫之光”,而且還推出了兩部超乎想象的原創動畫作品,夢工廠的動畫戰略打出了開門紅。
而這對夢工廠以及墨接下來的動畫電影佈局極其有利,陳景行為此甚至召開了一個很大的慶功會,他也大方的給墨的全體員工發了一筆鉅額獎金。
動畫電影沒有明星陣容,哪怕請來大明星配音宣傳,也很少有人會看在喜歡的明星配音的份上都進電影院捧場。
失去了卡司陣容的號召力和明星效應,動畫電影的票房號召力其實就集中在題材和出品公司的品牌效應上。
一個建立起良好的口碑品牌形象的動畫公司出品的動畫,就是會有粉絲樂於捧場。
甚至動畫公司本身的形象和口碑能帶來的號召力不弱於真人影視中的明星演員。
而連續三部動畫劇集帶來的口碑積澱足以讓夢工廠明年的兩部動畫電影站在了優勢的起跑位上。
而這三部優質動畫作品在15年下半年的連續轟炸,以及其所引發的話題討論,也讓很多動畫產業業內人士喊出了“今年是國產動畫崛起元年”的口號!
喜歡華娛科幻之王請大家收藏:()華娛科幻之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