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陳景行的第一部電影彗星開始,每一部電影的誕生都讓陳景行與夢工廠有了質的飛躍。
而《訊號》則讓陳景行真正的變成了唐僧肉。
因為洛辰並沒有真的表現出什麼驚豔的演技,當然也並不差,只能說他的表演是合格的。
客觀來說並不需要苛責洛辰,因為無論是《致命身份》還是《訊號》,洛辰飾演的角色也確實沒有太大的發揮空間,這同時也是陳景行願意把角色交給他的原因。
既然必須要有一個跟院線談排片的大牌,同時這個大牌自身又有足夠的粉絲能夠降低影片的宣發成本,而且本身演技還過得去,洛辰就是非常合適的人選。
但這在外人看來,尤其是在其他演員明星看來,就是“我上我也行”。
《致命身份》和《訊號》的成功是洛辰成就的嗎?或者說是非他不可嗎?
除了洛辰的粉絲,大部分人都不這麼看。
但洛辰在海外的影響力是板上釘釘的,眼看又是一個冉冉升起的具有國際知名度的影星。
而這是因為他真的有什麼過人的業務能力嗎?在很多人看來就是幸運而已。
幸運地成為了陳景行兩部電影的男主角。
所以夢工廠和陳景行這段時間以來,在業內簡直火得發燙。
各家影視劇公司,經紀公司都在嘗試跟他聯絡,打探他接下來的專案計劃,推銷自家藝人甚至是作品。
推薦自家藝人這很好理解,推薦自家的專案就五花八門了。
有請陳景行當導演的,當然,如果陳景行真心想導他們樂意之極,如果並不想拍他們的作品,也行,掛個名就好。
可以請副導演拍,陳景行就當名義上的導演,啥都不幹白拿錢,只是需要在媒體採訪的時候稍微應付一下,參加個釋出會之類的。
當然這種離譜要求並不多,更多的要求是讓他掛個監製,掛個製片人,甚至掛個編劇的名頭。
而且這些專案並不都是電影,還有一些電視劇,因為不說美國,僅僅在日韓和東南亞地區陳景行其實已經形成了自己一定的品牌效應,雖然還不強,但是絕對是管用的,一部作品如果真打上陳景行的標籤,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片商還真會認真考慮一下,能獲得一定的重視,國內電視劇在東南亞還是經常能賣出版權的。
更遑論國內觀眾了,陳景行監製製作編劇的第一部電視劇,這也是很大的噱頭,而且可能比電影的噱頭更大,對於電視臺採購或許不會有什麼加成——電視收視群體是比較特殊的,但是在網路版權快速膨脹的環境下,僅僅是陳景行這三個字還真能提高不少的網路版權費用。
當然陳景行已經打定主意要把這個噱頭給夢工廠製作的電視劇,所以這些在電視劇掛名的要求他只能無視。
除了這些他不認識的影視公司和經紀公司外,他的合作伙伴,夢工廠的股東也都有熟人打電話甚至請客來打探他的意向,就連國影的秦中和也免不了受人之託介紹他認識了幾個一線明星。
這倒也是人之常情,畢竟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越成功的人,他在這個關係網中陷的也就越深,要不然影視圈中也沒有那麼多“還人情”的騷操作了。
其實從《致命身份》獲得成功,夢工廠立項了兩部電影后,蜂擁而至的影視公司,經紀公司也不少,不過那個時候還主要都是以流量,年輕演員為主,畢竟一線演員通常不缺資源,只有流量明星才需要到處舔餅。
《訊號》在國內以及周邊地區熱映後,來攀交情的演員咖位明顯大了很多,顯然10億票房級別的作品分量已經重到了所有人都不能忽視的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