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國電影市場在未來幾年仍將保持高速增長,這是業內人士的共識。
甚至很多人都認為,華國電影市場規模未來一定會超過北美電影市場。
但即便再高速增長,這個增速也不過是30以上罷了。
水變深了,最大個頭的魚會有多大?
這是很不好預測的。
2014年華國電影市場的電影票房紀錄是十億級別,但如果有人這個時候說明年的票房記錄會翻一倍,大後年甚至能直接衝上五十多億。
即便對華國電影市場再樂觀的人也會說出:“是真的嗎?我不信。”
因為在北美這個百億美元級別的市場,本土票房超過3億美金也是年冠級別的電影。
而目前華國電影市場的規模才是北美的三分之一,能出產十億人民幣級別的電影已經很了不起了。
所以陳景行並沒有說《地心引力》這個專案的製作成本有可能接近九億,那恐怕會把秦中和嚇出局,反正《地心引力》真正開始製作也是到明年了,到時候他的電影成績以及華國電影市場的成績會給國影和其他投資者更大的信心。
除了製作成本上的分擔,還要考慮到國影在華國電影圈的特殊地位。
在華國的電影稽核機制中,一些特殊題材的電影還要交給相應部門來審閱。
比如婦女題材的要交由婦聯先行稽核,軍隊戰爭題材的也要先交由軍隊部門稽核,像湄公河這個專案就要先交由公安部來稽核,同樣像《地心引力》這種涉及到現實空間站計劃的近未來太空災難電影,航天部門也是有話語權的。
好處是這些部門稽核完之後,電影局一般就不會提別的意見了。
所以往往最後能突破尺度的電影,也多出自這些特殊題材。
而且電影中還涉及到天宮二號及最終的大型空間站,而這兩個專案都還沒有完成,所以肯定也需要航天部門甚至軍工部門的配合。
比如空間站模型要怎麼設計?一比一還原空間站會不會涉及到洩密的問題?哪些需要改動等等,這些問題由國影牽頭才會得到更快更好的解決。
此外陳景行引出《地心引力》,不僅是在給秦中和交底,打消他想讓自己導演湄公河專案的意圖。
更重要的還是將《地心引力》作為籌碼換取湄公河專案的主導權。
雖然他為湄公河這個專案提供了故事創意,秦中和也答應夢工廠可以參與進來。
但參與進來的比例是什麼樣的呢?
陳景行的目標是要與國影聯合制片,湄公河這個專案他要切一半。
他敢肯定秦中和給他切的蛋糕絕對沒這麼高。
這一招並不聰明,但對秦中和格外有效。
這個人對推動華國商業電影的發展有著狂熱的痴迷,或許是情懷,也或許是責任,又或許是為了自己的蓋棺定論。
華國的主旋律商業電影,泰半出自他手或與之密切相關。
如果是其他電影大佬,未必會被他的太空科幻鉅製宏偉藍圖所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