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最後倖存的航天員在太空中歷盡千辛萬苦返回了地球。”
陳景行說完端著茶杯抿著不知道什麼品種的茶,看著還沒有回過神來的秦中和,心裡偷笑。
秦中和最開始覺得空間站都被撞碎了,人還怎麼回地球?
隨著陳景行的講述,心裡只覺匪夷所思,但仔細想想好像還挺合理?
他不是科學家,也提不出什麼反對意見,當然科幻電影自然是允許有一些虛幻的成分的。
劉長洪突然開口:“你說最後倖存的宇航員是用天宮二號的逃生艙回到地球的?”
陳景行笑著點頭。
《地心引力》原版的逃生順序是:太空梭與哈勃望遠鏡被衛星碎片摧毀——逃到國際空間站,隨後國際空間站也被衛星碎片摧毀——用國際空間站的逃生艙逃到了天宮號空間站。
而陳景行則修改成了:巡天號光學艙與空間站被衛星碎片摧毀——逃到了已經被廢棄的國際空間站,國際空間站再次被摧毀後——用國際空間站的逃生艙逃到了仍在軌執行的天宮二號,最後用天宮二號的著陸艙回到了地球。
華國的空間站計劃是分成三步走的,2011年發射無人對接的天宮一號,2016年發射有人對接常駐的天宮二號,2019年發射數個核心艙,實驗艙,光學艙組合而成的大型空間站。
在前世位面中,因為長征5號第2次發射的失敗,導致最終的大型空間站的建設延遲了兩年才完成,本來按照原定計劃,空間站是能在2020年前建成的。
而天宮二號是在2019年下半年受控墜入大氣層的。
因此如果一切順利進行,在某個短暫的時間段內,華國是能同時擁有兩個空間站在近地軌道上環繞的。
而在這個版本的地心引力中,陳景行就設定了已經沒有人進駐的天宮二號小型空間站長期在軌,這樣就能在電影中充當三級跳的最後一環。
從天宮號開始,從天宮號結束。
秦中和也很快反應了過來:“天宮二號什麼時候發射?”
陳景行早有準備:“預計是2016年。”
秦中和盤算了一下,2015年製作,2016年上映,這不正好趕上了?
他原來還想著明年說服陳景行拍一部主旋律的科幻大片呢,這下不用頭疼了。
不僅科幻大片有了,而且還是太空科幻大片!
華國電影史上從來沒有過的題材!
一旁的劉長洪打斷了秦中和的陶醉:“咳,老秦,這電影聽起來確實是精彩,可是拿來當給我國航天事業的獻禮影片不太合適吧?人家的天宮二號發上去,你這電影裡給人家墜毀,不太吉利吧?”
秦中和沒多做思考就擺了擺手示意沒問題:“肯定不能說是獻禮影片,上面也沒這個計劃。”廢話,就華國電影產業目前的水平,誰也不會指望你現在能拍出來太空題材的科幻電影啊。
“雖說不是獻禮影片,但也是主旋律電影,你要換個角度想,不要總想著空間站被摧毀。
而是我們的航天員在太空中遇到了突如其來的災難,不拋棄不放棄,在絕境中努力尋找希望,而且航天員之間也是互幫互助,其中一位航天員為了讓對方獲得生的希望,還犧牲了自己,最終透過我們國家的空間站安全返回了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