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理論上說,後期特效應該是電影製作的一部分,事實上在一些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中也的確如此。
而在目前的華國的影視劇製作中,這兩個環節卻是相對割裂的,後期視效製作經常是獨立於正常的電影拍攝之外的。
製片公司從後期視效公司這裡一口價買下了一段固定的工作量。
然而電影在創作的過程中無時無刻的在產生變化,再嚴謹的製作流程也無法規避,演員檔期會變,剪輯會延期,美術置景方案會變,導演還會改劇本改方案,甚至還會有某個主演要求後期公司給自己修臉修頭髮,這就導致99的視效製作計劃會被打亂,這些都會帶來額外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
而在製片方看來,後期公司總的工作量只要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就不可能給你追加資金。
這就讓視效公司本來就很結據的製作費用和很趕的製作檔期變得更加緊張。
最後逼著視效公司糊弄敷衍了事,就算是本來很有責任心的人長時間下來也會變得得過且過。
陳景行想要用的這個辦法相當於是直接把特效製作包養了,將其納入劇組吃大鍋飯。
這個辦法並不是沒有問題,首先就得要求製片方有看得明白視效後期工作量的製片人,視效公司也要誠實守信,還需要一個成熟的電影工業才具備的強大的製片系統和排程系統。
所以想要推廣這種模式,在現階段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且陳景行也不是影視大佬,他也沒這個力量去推廣。
他只是想把自己的電影拍好而已,儘管華國的視效行業技術水平還遠比不上發達的電影工業,但也絕對沒有大多數影視劇中表現出來的那麼差。
而且原始碼這部電影也不是什麼科幻大片,事實上國內優秀的特效公司只要能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就足以應付了。
問題就在於如何激發出他們的上限,陳景行認為寬容的製作週期和製作資金是第一步。
徐盛覺得自己可能得了幻聽:“你的意思是,我可以按照工作需求開出人員清單,夢工廠可以按照每月這個人數和級別,像劇組給美術部門的人發工資一樣的付賬?”
楊代榮心中暗道一聲有戲了,微笑著說道:“只限於夢工廠製作的電影,我們沒有能力讓其他公司也同意採取這樣的合作模式。”
徐盛還有些狐疑:“這樣的話,視效後期費用一定會比原來提高的。”
怎麼,夢工廠是慈善家嗎?
坐在楊代榮旁邊的李會成出聲道:“徐總,陳導看重的是質量,如果能夠多花1000萬就能帶來更好的效果,夢工廠是絕對不會猶豫的,而且夢工廠接下來的一部科幻電影專案預計在後期視效製作方面將投入至少4000萬!”
4000萬?
徐盛已經有些把持不住了,這幾乎相當於墨一年的營業額了。
李會成繼續說道:“當然陳導對特效製作的標準是非常高的,你們的檔期要全程跟著電影走,特效師在籌備時就要介入影片設計,甚至分鏡頭指令碼的設計你們也要參與,如果這次合作能夠達成,夢工廠將聘請您作為這部電影的特效總監,製作週期恐怕會長達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