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順利地見到了惠岸,惠岸雙手合什:“莫施主,當日論道,使我受益良多,今日再見,我心甚是歡喜!”
“大師過獎,我來介紹一下,陸蠡玉,我的一位朋友,因去大陸,和我同路。”莫閑指著陸蠡玉說。
“見過陸施主。”惠岸合什一禮,蠡玉也還了一禮,惠岸起身,請二人到後面用茶,三人經過荷花池,來到惠岸的僧舍。
莫閑喝了一口茶,和惠岸論起道來,惠岸是華嚴宗弟子,莫閑對華嚴宗的瞭解,更多的是惠岸當日所說,華嚴宗所講是法界緣起,與業感緣起、賴耶緣起、真如緣起並稱為佛法的四大緣起,這四大緣起,除了業感緣起是小乘教派的緣起,眾生由惑而作業,由業而生苦果,由苦果再起惑做業,輪回不斷,所以眾生身心世界皆由業力所起。其他三種緣起,均為大乘佛教所依,不過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
賴耶緣起著眼於“阿賴耶識”,即所謂第八識,蘊含無量法的種子,一切皆由這些種子遇緣而顯現出來。
而真如緣起,“真如”隨緣而生萬法,所以森羅萬像即是真如。真如歸到極點,不過是阿賴耶識而已。
四者不過看待問題的角度有所不同,均認為世界不過如虛幻大夢,說佛法一切唯心一點也不錯,不過是真心,而非虛妄之心,而這真心卻是很難覓得。
蠡玉對佛法根本一竅不通,聽到他們兩人談論佛法。惠岸完全是佛法解釋,而莫閑卻以道論而入,兩人出發點不同。
蠡玉若有所思。他感到兩人說得都有道理,於是頻頻點頭。
論一會道。惠岸談到大陸上的一些訊息,上部座法師智通被封為大正金光妙應法王。莫閑是第一次知道這個訊息,他微微一笑,佛門在這一次之中,得到了最大的好處,想起來真是諷刺,要是閻羅殿得勢,也是佛教得到了最大利益。但莫閑沒有放在心上,他所追求的是大道,而不是世間的權勢。
大安皇帝還對一家道觀進行了禦封,這家道觀很不出名,是一間小觀,現在的名字卻是禦賜古槐寺,莫閑聽到這個訊息,知道皇帝在動心思,想用道教平衡佛教,看來。自己當初對太子姜彌庸的一番話還是有作用的,並且大安改年號為順元,就這一年號。姜彌庸向莫閑傳遞出一個訊號,他沒有忘記莫閑所作功勞。
元在道家有三元之說,順元,證明姜彌庸沒有忘記當初是誰在他困難之際出手。
在另一個方面,順元帝對鄭國雖沒有剝奪鄭侯的侯權,卻隱晦地訓斥了一番,他知道鄭國已不在他的能力控制範圍內,他如果真的那麼做,必然引起大的變故。甚至能威脅他的皇權,在他沒有足夠力量之前。他會隱忍下去。
再有一個訊息,便是齊國臨緇的一個江湖幫派有關。那個江湖幫派就是雙龍幫,近來發展迅速,短短幾個月時間內,便脫離二流幫派,成為臨緇城內首居一指的大幫派,傳說背後有修行門派插手。
惠岸和雙龍幫有些交情,雖然上次陳志峻和劉海並沒有得到浮石海癸花,但對雙龍幫後面的門派並不清楚是哪一個修行門派,他拜託莫閑回去時,稍微留心一下,他對雙龍幫的幫主公餘龍和支龍還是有點交情。
莫閑在做殺手時,就已知雙龍幫一幫兩幫主,但對公餘龍和支龍並不瞭解,只知道他們是異姓兄弟,建立了雙龍幫,現在惠岸有託,他也沒有多放在心上,江湖人,不入修行,根本不用擔心。
出了華嚴別院,蠡玉問道:“你們兩人論道時,好像根源並不相同?”
“當然不同,惠岸一心向佛,他都從自性上解釋,以世間一切都是虛幻,而我把握一個根本,也就是道出發,根源當然不同,不過世間的大法,追溯下去,最後應該異途同歸。”
“那道和佛,哪裡一個更高明?”
“你不應該問我,我修道,當然會說道高,在我的心中,道微妙玄通,無形無色,卻又無時無地不在,一切世間的東西,都離不開道,百姓日用而不知,至於佛,你看那佛寺,金壁輝煌,在世人眼中,高於道,但真的高於道嗎?你知道嘛,最初佛教是用的道教名字,後來才改成佛教,說實話,我說道高,是我的想法,也是我的信念,它們誰更高,我不知道,我在大道途中,才剛剛起步,論及誰高,為時嫌早,但在我的信念中,當然是道高。”莫閑說。
蠡玉笑了:“道兄,我明白了,修道者不應該問這個問題,我是因聽到你們精妙的辯論,才會心思發生了移動,果然是道高。”
莫閑微微一笑,知道蠡玉是真的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