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應該叫初禪天,不過,未到地定是一道關卡,可能出現定心過明或過暗,墜入旁門。”道宣說。
“何解?”
“定心過明時,可見青黃赤白黑等,日月星辰,或見宮殿,久之,可得神通,然而神通是有,但已墜入邪定,過暗則無知覺,陷入如熟睡的狀況。”道宣說到。
莫閑皺起眉頭,他所說的這種情況,好像是他修行黃庭大道所遇到的情況,難道黃庭大道是他所說的邪定?
又一細想,情況還是不同,那種情況出現得很遲,目前莫閑還沒有出現,再說,禪定中沒有聽說出現胎息,即使出現,一定是在初禪以後,看來,兩者著眼點不同。
自未到地定出現,便開始進入初禪天,由未到地定深入,思維便上升初禪天,莫閑明白了,道宣這麼說,那色界和無色界只是禪定的境界,而佛教徒卻認為是真實的,故此說世界是虛幻的。
由欲界六天進入初禪境界,卻是進入色界二十二天,其中初禪十二天,梵身天、梵輔天、梵眾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各天代表一種境界,粗分三個境界,即梵天、光天、淨天合稱初禪三天,每一天又分為四種小境界。
廣天四層天為第二禪天,即廣天嚴飾天)、少廣天小嚴飾天)、無量廣天無量嚴飾天)、廣果天嚴飾果實天);無想天、無煩天、無惱天為第三禪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為第四禪天。
其後還有無色界四天,那是四無色定的範疇。
莫閑到此,比較詳細地瞭解四禪八定的修習,如果他棄黃庭之道改修禪法,不是不可能,但兩者之間,似乎根本不同,四禪八定完全不問氣的鍛煉,比如初禪三天中第一天,也就是梵身天、梵輔天、梵眾天、大梵天。
此四天為修四禪定初禪得業清淨的過程。
梵身天者,離欲惡不善念念得住於身;
梵輔天者,以離欲惡不善念念擇法行之,所行惡行減少;
梵眾天,於一切惡行皆擇法令不行;
大梵天,不需擇法惡行亦不起,始得業清淨。
一句話,它們基本上是精神修煉過程,物質在減少,而精神在增加。
而《黃庭經》中,雖是存思為主,不過,莫閑現在還未進入這個層次,雖然他已到入靜境的胎息層次,已能見到內明的開端,但他還未存思諸神。
莫閑在尋思佛與道兩者究竟有何不同,他這一沉思,道宣露出微笑,而衛森卻偷偷著急:“莫閑,你的修行以道家為本,莫忘了大道!”
一語點醒夢中人,莫忘了大道,世間萬物,都是道的體現,這是莫閑在藏經閣中閱讀了無數道家典籍,並且和其他宗教比較,但出道是宇宙的根本。
“我明白了,佛以空為宗,道以無為本,有生於無,分為二陰陽二儀,進而生成四象八卦,故道家以炁為一切根本,炁聚則現形於世間,炁散則歸於無形,生死者,炁之聚散,天下無非一炁而已,化為無,歸於道。”莫閑哈哈大笑,他終於明白了,在他明白的一瞬間,他身內一動,莫閑不知道,他已悄然提升到內明的層次。
道宣一愣,他沒有想到,因為他的原因,莫閑不僅沒有轉向佛,反而在道的路上更進了一步。
“多謝師兄。”莫閑笑著施了一禮。
衛森也是莫名其妙,莫閑究竟悟到了什麼?
莫閑回過頭來,向著道宣一禮:“多謝道友,你費心了,讓我明白禪定和我修習之間的不同與聯系。”
“施主能有所得,道宣也為施主感到高興,世間無非佛法,《道德經》不是說過,強之名為道,名稱不同而已,本質上是一樣的。”道宣口中說的漂亮,心中也很好奇,究竟莫閑想明白了什麼。
其實,莫閑想通了世界的本質為何,佛以世界為虛幻,而道是世界的根本,超有無而言道,正如道宣所說,道也是勉強命名,只是世界本源和規律,對莫閑來說,世界在他目前層次上,就是先天一炁所派生的,以後會怎麼樣,只要他不死,他的修行增長,也許他的觀點還會改變。
這也就是道,隨時而變,是運動的,惟有運動是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