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低的幾位嬪妃,硬是強撐著把一桌飯菜都吃完了,聰明的猜到了會是這結果,早前不敢大吃,直至各人分了任務這才把自己的那份吃完。
江若寧瞧著,雖然這次的份量減少了,抵不住得有二十多道菜卻十二人吃,一人兩個菜,到底是多了些。
皇帝問道:“錦鸞的嫁妝預備得如何?”
德妃答道:“共備了三百八十抬。頭面首飾三十六套、綢緞一百八十匹,四季新裳各十套、繡帳、繡被、字畫瓷器、擺件等一應俱全,箱籠都整好了,嫁妝單子也抄錄兩份,現一併都擱在錦鸞宮裡的庫房,足擺了兩間屋子……”
寧嬪低眉順眼地道:“臣妾謝皇上隆恩!讓德妃娘娘費心了。”
德妃微微一笑,“六公主錦鸞亦是皇上的女兒,自是要用心的。”頓了一下,問道:“皇上,這陪嫁的府邸、良田莊子、店鋪可得你下恩旨了。”
皇帝查抄了幾大權貴門閥,現在手頭最多的就是良田莊子、店鋪,而錦鸞公主的府邸也著戶部、禮部在京城挑選,早前的定國公府進行了修繕裝飾,只賞予錦鸞公主太大,就分隔成了四座府邸待用。
“公主府選在荷花裡南四巷,戶部那邊修建好了,則良田五千畝,店鋪五十家。”皇帝與大總管使了個眼色,大總管起身取了個簿子來,這是戶部與禮部商議決定的。
錦鸞公主的生母是宮娥出生,但貴在她序長,上頭也只鳳舞公主一個嫡出公主出嫁過,所以這嫁妝是少有的豐厚。
皇帝隨手遞給了寧嬪,“你瞧瞧。”
店鋪五十家,卻只得二十家在京城,其餘三十家都在京城所轄的南河縣、北坡縣,良田只得一處千畝的離京城最近,在五里外的莊子上,其他幾處都在京城所轄的南河、北坡縣。
寧嬪見這樣的嫁妝還算豐厚,也是錦鸞趕上了好時候,否則哪有這麼好的,“稟皇上,那錦鸞的湯食邑定在何處?”
皇帝眉毛一挑。
寧嬪嚇得立時提裙重跪在地。
“寧嬪,你與朕說湯食邑、封地?”
大燕立國以來,並不是所有的皇子公主都能得到封邑。
到了正興帝這代,他拆藩王制,將分封各地的皇族召回京城,統一在京城建造府邸,這是為了杜絕皇族造反,攪得天下戰火紛飛。
他是給太子、靖王賞過封邑,也給鳳舞公主賞了一縣之地作為湯食邑,現在,錦鸞一介庶女,既與朝廷無功,生母又出身卑微,他賞什麼封邑?
寧嬪顫顫微微,“三皇子成親……皇上曾賞一縣為封邑。”
三皇子的身世瞞不了她們的,三皇子是容王與韓國夫人所生,皇帝不僅過繼為子,還封了郡王,待他如同親子一般,在慕容琳大婚當日賞了一縣作為封邑,更賜下良田五千畝、店鋪三十家。二十家店鋪在京城,另十家在京城所轄縣城內。溫家給撫順王妃的嫁妝原就豐厚,這撫順王府也算是寬裕有餘。
皇帝冷睨一眼,倏爾起身,“大總管,將戶部擬定的第二簿交給德妃!”
大總管又拿出一個簿子,尷尬一笑,“請德妃娘娘將手裡的簿子給老奴。”
德妃將早前的簿子遞出,接過又一簿子,這一掂,竟比早前那本薄了許多,她翻開簿子,裡頭躍入眼簾的便是“食邑三千戶”地點奉天府河灘縣高家鎮。
旁的不知道,德妃卻知道幾年前奉天府鬧大旱,就這河灘縣最是厲害,而這高家鎮可是最貧之地。
寧嬪只看到有封邑就自認體面,相比之下,還不是要早前的嫁妝。
但,德妃不會說。
寧嬪原是宮娥出身,哪裡知道外頭事的深淺。
皇帝道:“起駕御書房!”
大總管一聲高呼,皇帝攜著宮人決然而去。
德妃微微一笑,“食邑三千戶”這嫡出與庶出之間差別可大了,“恭喜妹妹!皇上賞了錦鸞公主奉天府河灘縣……”
寧嬪喜道:“在奉天府河灘縣?”
奉天府、順天府這可都是最富庶之地,雖不及江南,也算難得了。(未完待續。)
喜歡紅妝名捕請大家收藏:()紅妝名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