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妃答道:“確實在河灘縣。”
卻不是一個縣,而是一個鎮。
“不過,早前五千畝的良田改為三千畝;原五十家店鋪亦改為二十五家。”
三千畝良田,有五百畝的一處在京城郊外七里的莊子上,其餘的都零散分佈在三縣;而二十五家店鋪在京城的只得十家,瞧著上面記錄的地點,遠不如早前那本簿子,但這本卻多了一千戶的食邑,可那河灘縣高家鎮著實太窮了,要這一千戶的食邑,還不如不要呢,那就是三個村子,上面還清楚地寫了三個村子的名字。
湯食邑不是一縣而是三個村,皇帝這是真惱了寧嬪,哪有她自己跟皇帝討封邑的。
如嬪自來與寧嬪交好,如嬪原是家中庶女,而寧嬪則是宮娥出生,“寧嬪姐姐,雖然皇上生怒,但錦鸞公主有了河灘縣作封邑,就算嫁出宮去,也沒人敢小瞧。”
德妃凝了一下,今日若說不明白,怕是日後寧嬪定惹笑話,“是河灘縣高家鎮。”
如嬪知道高家鎮,難道嫡庶差別就這麼大,鳳舞公主是一個富庶之縣,到了錦鸞這兒,就只配得到一個高家鎮作湯食邑?
江若寧見場面尷尬,忙道:“在漢代,錦鸞姐姐也算是千戶候。”
漢代是萬戶候,指食千戶封賞為食邑。
江若寧就是想寬慰寧嬪一番。
寧嬪問道:“這高家鎮有良田幾何?”
江若寧道:“三千戶人,最少也有良田萬畝。”
“就算一畝收二成稅賦,那也是二千畝,使得使得!”
如嬪心下苦笑:可你今日一提,惹皇上不高興。這二千畝與嫁妝的二千畝可不一樣,待錦鸞百年後,照矩,朝廷是要收回去的。但嫁妝卻不會,可以留給錦鸞的兒女維持生計。
江若寧欠身道:“德妃娘娘、賢妃娘娘,先行一步了。”
她出了養性殿。
後面跟著小馬,他低聲道:“皇上最厭嬪妃與他討物要官。這會讓他覺得他們太過世俗。會疑心此人陪在他身邊就是為了謀取利益。早前寧嬪還得皇上看重,只怕今後要失寵了。”
寧嬪一個宮娥,一朝爬上龍床。又得育一女,被封為才人,最後又、順遂成為寧嬪,也算是積福。
江若寧道:“高家鎮是奉天府最貧困的鄉鎮之一。若得遇一個憐惜百姓的還好,若是……”她不願說下去。錦鸞公主她亦是見過的,既無好感,也無厭惡之意,但有一點卻是肯定的。錦鸞因生母之故,沒有什麼見識,才貌方面一不如八公主、更不及九公主。
江若寧前往御書房。與皇帝說了明日一早想出宮的事,同時又說道:“父皇。紅蓮寺冤魂頗多,長久空置也不是法子,是不是將紅蓮寺的房屋拆了,著工部與欽天監另建一座庵堂,在庵中建一白塔,將無家人認領的紅樓案屍骨骨灰封於白塔中。再在塔上刻上死者名諱莫,用香火祭養,讓死者安魂。”
皇帝覺得江若寧的這個提議不錯,紅蓮寺用的石頭、木材可都是最好的,拆下來還能建新荷花裡的房屋,朝廷也能省一筆銀子,既然是可用之物,就要物盡其用。
“不必再建庵堂,在皇恩寺挑一地建安魂白塔,著刑部通告天下,過期不被認領的屍骨,由朝廷統一火化,後將骨灰葬入安魂塔內。”他面露凝色,“璦兒,早前的紅影山莊不好處置,那地兒在過晦氣,沒人要。而京城好的地方,朕要留下給皇子、公主做府邸。永興候也要成親,敏王連遞了幾個摺子,示騰給他賞賜府邸。四皇子、五皇子、六公主、七皇子的府邸也不能少……”
他是一家之主,更有皇子、公主一大把,如今眼瞧著他們一個接一個地不大了,也著實夠他操心的。
“父皇,將紅影山莊拆掉如何?”
那地方反正賣不出去,人家都覺得那裡面死了太多人,但凡體面的人間都嫌晦氣。
皇帝道:“你說來讓朕聽聽。”
江若寧道:“兒臣以為,拆掉的石頭、木料、琉璃瓦還可再用,可以用在修建新市場上。現下,新荷裡到城市中心採買、購物太遠,有諸多不方便。不如將那一片房屋拆掉之後,建造成荷花裡菜市,設天橋、店鋪,打造一個全城最好的貿易市場。”
皇帝眼睛一亮,這一直是他最頭痛的事,有人說在那兒建一座寺廟的,還有人說建成一座可以賞景遊覽之地,唯有江若寧提出建市場,一旦建成,那裡的店鋪全是朝廷的,也可以賺錢,還可以賃給商人、百姓做生意,又能方便整個荷花裡一帶。
“全城最好的貿易市場,璦兒想建成什麼模樣?”
江若寧道:“兒臣對那一塊的地形有印象,正處於荷花裡的南北街拐角處,若建成市場無論是南巷還是百巷,皆可方便百姓。兒臣一會兒回翠薇宮就琢磨,出宮前便把圖紙交給父皇。”
江若寧告退出了御書記。
一回翠薇宮,她問碧嬤嬤道:“嬤嬤,薛玉蘭和溫令姝還沒配人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