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若寧便從四年自己進縣城應選李記繡女的事說起。
河舅母聽到江若寧為了家裡過上好日子進城應選繡女,結果被人點穴、下藥,還被人誑著拜花堂,而這新郎便是溫如山。事後,她又如何的害怕,只好編了謊話欺騙長輩。
河舅母驀地憶起,當年他們讓水柱進城來尋江若寧,當時好像聽說江若寧在靈隱寺祈福抄經,原來就是那幾天生了變故。
姥姥用眼神警告河舅母:少說幾句,讓寧兒把話說完。
江若寧細細地詳說了一遍。
沉默,久久的沉默。
河家現在的好日子,全是江若寧當年犧牲名節換來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他們都猜錯了,一直以為這宅子是江若寧的父母所置,原來不是,是溫如山給的,就連家裡買良田、造新屋的銀子也都是溫如山給的。
河舅母面有動容,江若寧並不是河家的親外甥女,可她為了讓全家過上好日子,能吃飽穿暖,居然做出了這樣的犧牲。她想埋怨兩句,卻怎麼也說不出口,無論曾經對江若寧如何,但最近這幾年,河舅母是真的喜歡江若寧,拿她當自家女兒一般看待,她甚至還常去找媒婆,讓媒婆給江若寧尋幾門好親事。
只是,江若寧這女捕快的身份,她名聲越響,嫁人的希望就越小,尤其這兩年更是呈直線下降的趨勢,但凡家裡條件好些的,誰家願意娶這樣強悍的兒媳?家裡條件差的倒樂意,可河家又瞧不上。
在姥姥看來,她的外孫女就是最好的,怎麼也要挑個好的配江若寧。可她瞧得上的,人家一聽江若寧的情況,立馬就搖頭。
“姥姥,當年他們離開,我收拾房間時發現了一紙婚書,後來的幾年,我便想著,設法在奉天府官媒署消了卷宗檔案。李捕頭也答應了幫忙,年節前託人送了信,說已經與奉天府官媒署的人混熟,只是要消卷宗檔案,得男女雙方同意,當年他們是打昏了我按下的指紋印,可現在,因為溫家的權勢滔天,我卻不能用同樣的方式這樣做。姥姥,我現下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河舅母道:“還猶豫什麼呀,既然官媒署的卷宗裡記載的是你和他的名字,你就是嫡妻元配,這可是鎮北王府大公子之妻,是多少名門閨秀都遇不上的好事,既然錯都錯了,寧兒呀,就這麼過吧,我瞧著挺好。”
江氏只不說話。
難道……
溫如山當初想娶的女子是宋清塵。
她曾聽河德秀說過,宋清塵嫁給了二皇子為妻,二皇子戰死北疆沙場,宋清塵便守了寡。
大燕建朝以來,可沒有皇子正妃改嫁的先例,倒是有未育子女的姬妾後來改嫁的事,那是因為她們的名分未記錄皇家玉碟。
而這些正妃,多是名門望族的嫡女,身份高貴,若有兒女的,自要哺育兒女,沒有兒女的或是過繼其他皇子的孩子,又或是將庶出的子女過繼來,原就是嫡母嘛,庶出的也喚她一聲“母親”。
江氏壓低嗓門,“那孩子的親孃是不是……宋家女?”
她沒道出宋清塵的名字,而江若寧卻猜到姥姥所指。
河舅母聽到這兒,驚道:“要真是如此,那不是說,阿寶的親孃是寧兒的親姐姐?我的個天,難怪這孩子和寧兒長得如此相似。”
宋清塵與江若寧是親姐妹,這一直是江氏與河舅母根深蒂固的看法。一,宋清塵的容貌與江若寧長得像;二,當年河德秀將江若寧抱到河家時,就曾再三提到過“奶奶”。
江若寧垂頭道:“溫大人說她死了。”
宋清塵活著,頂著她的名。
宋清塵死了,卻要她給阿寶扮演母親的角色。
江若寧想要拒絕,卻發現自己的無力。
在這古代,權勢便是王法,在位者便可以主宰尋常百姓的生死富貴。
“死了?”姥姥沉吟著,“兒媳婦,你可記得上回土柱回來與我們提過的事?”
河舅母想了一陣,“土柱說了,說是宋家成了皇親國戚,原在皇恩寺靜修的二皇子妃被太子接出來了,現在……好像成了太子宮良媛。”
江若寧瞪大眼睛,阿寶長得這麼像她,而她長得像宋清塵,江若寧一早就知道,她甚至認為,她的親生父母就是東軍都督府宋家當家老爺、當家太太。
溫如山為什麼要說謊?宋清塵還活得好好的,他居然說宋清塵死了。
宋清塵曾是二皇子妃,這是京城許多人都知曉的事實,後來二皇子戰死,宋清塵就被皇帝下令送入皇恩寺靜修。後來她又是如何跟了溫如山,現在竟成了太子宮良媛,這……實在太過匪夷所思。(未完待續。)
喜歡紅妝名捕請大家收藏:()紅妝名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