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撂棉花。
“撂棉花”,也稱“撂棉桃”,是農村孩子用來消遣時光的一種方式,常進行在有棉桃或棉鈴)生成的秋季天氣裡。通常摘取新鮮的棉桃一顆,須帶蒂把兒,然後用根結實耐用的細繩緊緊繫好,隨即捏著繩尾,使勁掄un)著,然後迅速連繩帶物拋至天空。此時,棉桃會達到很高的高度,沒有一棵樹的長度可以與之媲美,隨即棉桃急促下墜,如同彗星般,只要尚未摔爛,就可以多次進行。
現在回想下,那時我最期待的,或許不是“棉桃”這物什,而是它能達到的最大高度吧。雖然經過多次劇烈的下墜,會使棉桃四分五裂,但至少曾見過地面上的人們,所見不到的風景,也算是“死得其所”吧…
22、砸磚。
“砸磚”,是農村孩子間一種帶有“賭”性質的消遣遊戲。玩法很簡單,具體則是:眾人各自找個順手的半拉磚頭,然後再找塊囫圇的紅磚。緊接著,眾人各自兌紙,然後將所有紙張整齊後放置在地上,並用杵chu)直的囫圇紅磚緊緊壓著。隨即,眾人遠隔十來米外,依次撂扔,以砸倒紅磚者為勝。獎勵,即是壓著的所有紙片。
那時候,有些手氣好,命中率高的,往往能在半天時間裡,獲取到不少的紙張。雖然大多數都是些皺巴巴的,甚至還有點破爛,就如同正值風燭殘年的老嫗yu),讓人不忍直觀。但還有一些,是新鮮光滑的薄子紙,白白淨淨的,清清亮亮的,絲毫未收到圓珠筆的汙染。現在想想,這或許是某位孩童,為了玩“砸磚”這遊戲,而剛從自己的雪白本子薄上,給撕下來的吧…
23、玩彈子。
彈tan)子,即彈珠dan zhu),是一種斑斕多彩的廉價琉璃質圓丸,經高溫煅燒而成,有完全透明的翠綠色、橙紅色,也有含有“花草彩虹”的紺gan)碧色、膅tang)白色,更有完全陶瓷的、表面點綴斑痕的赭zhe)黃色、雪乳色,因製成後顏色殊異,種類繁多,表面又光滑,還是圓珠狀的,更不怕摔壞,便深受稚童間的喜愛,是農村孩子最尋常的一種消遣道具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把晶瑩通透的“彈tan)子”微微燒熱後,捎點冷水,便會從內部輕輕綻開,形成璺en,指陶瓷、玻璃等器具上的裂痕)紋,更顯得整體風姿綽約,是一種別緻的“美”,但不可“過紅”指燒得過熱,顏色發紅了)後會水,以免徹底炸裂,只形成一堆碎渣,影響美觀。
彈tan)子的玩法,規則很簡單,根據相應固定位置,玩家來使“兩珠相碰”,“碰到”即可獲勝,若相碰後的兩珠於地面上相攏相觸,此為“珠黏”,預示平局,需玩家們重新開始遊戲。而根據彈tan)子的玩法不同,可細分“砸”、“彈”、“滾”、“滴”、“捏”、“莊”、“窯”七法,其中“砸”、“彈”二法為最基本玩法,總得來說,是種考察玩家眼力見、準頭以及拼搏心的經典遊戲之一。
玩彈tan)子,除“莊”、“窯”二法外,其餘需做些“準備工作”,即尋片空曠的區域,然後用兩三塊囫圇紅磚壘成較陡的斜面,或找一塊圬有水泥的完整牆垣,來作為彈tan)子受力點。當然,只用一塊紅磚斜放在牆角作為彈tan)子的著力點,也是可以的。然後人們依序擲出自己的彈珠,然後各彈tan)子會根據人們的用力程度,而停留於地面的不同位置,距離最遠者先行彈tan)子。
所謂“砸”法,即是玩家用手指圍捻著彈tan)子,然後前後擺動片刻,待感覺能砸中距離自己最近的對方的彈tan)子時,快速射出,若砸中,則贏得對方一顆彈tan)子。若未中,則換對方進行,直至地面上的彈tan)子被玩家們全部砸中,至此,才能開始下一輪。
所謂“彈”法,即玩家四指併攏後,將自己的彈tan)子放置在中指與食指之間,然後憑自我感覺,用大拇指使力彈出,來嘗試碰到距離自己最近的對方的彈tan)子,較適用於兩珠間距三步半“半”,指四指併攏長度)距離,當然,其他距離也可使用,視情況而定。若在“彈”對方的彈tan)子時把握不足,也可“搭橋”——藉助自身另側手臂,即用另側手掌支撐,用另側手腕作瞄準,然後有感覺後,嘗試懸空彈中地面上對方的彈tan)子。若彈中,則贏得對方一顆彈tan)子。若未中,則交替進行,直至地面上的彈tan)子被玩家們全部彈中,如此,才能開始下一輪。
所謂“滾”法,即地面上的彈tan)子間距遙遠,玩家們完全不能瞄準,此時,只能相互憑感覺,各自前後大幅度揮動自己的手臂,然後按照某方向與力度,來嘗試用自己的彈tan)子,滾”動著擊中對方的彈tan)子,或試圖拉近與對方彈tan)子間的距離。因為“滾”法,玩家可以縮短地面上彈tan)子間的距離,也可以憑運氣擊中,所以透過這種玩法而贏得對方的彈tan)子,常被其他玩家視為準頭好到爆的“體現”。當然,基本上都是胡蒙的,無法連續再重現第二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所謂“滴”法,是指地面上的彈tan)子間距已不足一鞋,因故意增加遊戲趣味與難度實質上只是對方不願輸而找的理由),而被對方要求拾取彈tan)子,然後垂直放置在眼皮旁,用自身眼角餘光來瞄準,外加藉助自身感覺與地球重力,快速鬆手,就如同雨滴般下墜,嘗試剛好“滴”中對方的彈tan)子。若未“滴”中,則換對方操作,直至一方準確滴中,或迫使彈tan)子拉遠間距,不再進行“滴”模式為止。可以說,十“滴”七不沾,擊中的機率很低,是比較磨人耐性的。
而“捏”法,即是彈tan)子間距在一臂範圍內,且大於一鞋距離,然後先行的玩家可以直接用手指捏取對方的彈tan)子,是種比較輕鬆便利的勝利方式。值得人回味的是,如果先行的玩家直接捏取對方的彈tan)子,對方會要求量距,即需用“步”來確認,確認的確在“捏”法的範疇內,不然,對方會耍賴不認賬,讓人又惱又發笑。
而“莊”法,即是一人坐莊,然後眾玩家按莊家特定方式來闖關的玩法。具體操作是,莊家畫個巴掌大小的區域,然後掏出一定量的彈tan)子擺成一列或一團,稱為“靶子”,“靶子”實時補充完整,然後又在六七米開外的距離上畫條白線,隨即規定玩家們:需站在白線外,不可跨越,可以使用“砸”、“彈”、“滾”、“撂”、“扔”、“丟”等方式來擊中“靶子”, 玩家每次擊散幾個,莊家賠幾個,同時歸還玩家原本的彈tan)子,若玩家次次未擊中,則每次玩家的彈tan)子歸莊家所有。總得來說,一旦莊家盈利較多,即玩家輸了很多,則換人坐莊,以茲公平。
因為這種玩法,含有“賭”的興致,所以玩家們經常會“孜孜不倦”的闖關,同時,莊家也會“殷勤”的擺莊,但據不完全統計,玩家通常贏不了多少,大都被莊家賺取。但世事往往也有例外,有時候,玩家也會贏了個“缽滿體盈”,也算是對玩家們的慰藉了。
最後的“窯”法,是集大成之作,即在“事先用小鏟子挖個橙子大小、食指深度的圓形窯坑”的基礎上,綜合“砸”、“彈”、 “滾” 、“滴”、 “捏”、“莊”六法,以及 “撂”、“扔”、“丟”、“跑”等方式,再加一個“陣法”融匯而成。可以說,“窯”法,是最緊張刺激,以及最考驗玩家拼搏之心的,玩彈tan)子模式了,可謂是“三分天註定,七分愛打拼,愛拼才會贏”,這其中的滋味,唯有親嘗者才可明瞭了。
而“窯”法中的所謂“陣法”,即是玩家用樹枝在地面上深深畫個“日”字或“田”字,然後眾玩家在各交叉點放置一顆彈tan)子,甚至在其內部也放有多顆,可以說,“陣”法中的諸多彈tan)子,是由各玩家提供,也是頗為令人覬覦眼饞,以及惦記的遊戲獎勵了。
那麼,何為“窯”法呢?具體則是,眾玩家分組行動,即有人負責挖窯,有人負責“陣法”,有人負責畫條“起始線”。對於挖窯,要求“橙子大小,食指以上深度,圓形”。而“陣法”,則要求畫個“日”字或“田”字等形態。而“起始線”,則要求距離“窯坑”五六米以上,距離陣法兩三米左右。
而當眾人分工完成後,需每人各提供一顆彈tan)子,用以放置在“陣法”中,作為遊戲的獎勵環節。
而當一切都準備恰當後,遊戲正式開始。“窯”法的相應規則如是:各玩家需從起始線處,以任意方式投進“窯坑”後,才能獵殺其他玩家,以及獲取“陣法”中的獎勵。否則,行為無效。對於已經投進“窯坑”的彈珠玩家,若被其他同類玩家即也已投進窯坑)獵殺,或在獲得“陣法”獎勵時折損了即將自身彈tan)子誤入陣法內,同時,也沒從中擊出多餘的彈tan)子),以及在獵殺其他玩家時,發生“珠黏” 即玩家間的彈珠於地面上相攏相觸,此為禁)現象,則一切歸零,需玩家重頭再來。
對於已經進入過“窯坑”的玩家,不能“惡意欺負”即頻繁針對性獵殺)其他尚未進入到“窯坑”的玩家,須以“陣法”內的獎勵為優先。但若是“陣法”中的獎勵被清空後,則玩家間需相互角逐,直至分出最終勝負,如此,本輪遊戲才算完結。
當年的我,對於“窯”這種最驚心動魄的彈珠玩法,是十分拒絕的。那是因為“我”的生性拘謹,不敢拼搏,喜歡保守小心,所以“我”總是躲著遠遠的,就生怕一個不小心,就被其他人給滅了。但其實那個時候的“我”,所擁有的彈珠數量,是全村最多的,可我仍然不敢拼一把。所以當年,“我”總是被其他小夥伴稱作“不敢輸、怕輸或輸不起”,也因為“我”而頻頻拖延遊戲結束的時間,現在想想,做人真的愛拼才好,性格老實懦弱,真的做不成什麼大事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24、超步。
“超步”“超”,在阜陽某地方言中讀chao,取其“跳躍、超越”之意),即是“跳躍、超越之步”,所以“超chao)步”,是一種頗為考驗人體彈跳力的遊戲,深受孩童們的喜愛。超chao)步,分“加步”,以及“減步”兩種玩法,其中兩種玩法的獲勝規則相似,唯一的區別便是返回起始線時的步數不同,即前者從起始線外幾步超chao)出,返回時步數不變,而後者超chao)回步數則減“一”。
“超chao)步”的詳細規則是,先用粉筆筆直的畫條白線作為起始線,然後自行選出人數近似對等的兩隊。隨後,兩隊各派出一名代表,用石頭剪刀布的角逐方式來決出勝者,即獲勝為莊家們,失敗為玩家們。對於莊家們來說,可先超chao)一步,即從一往上逐次遞增步數。而對於玩家們來說,則需從零開始遞增步數。
遊戲剛開始時,莊家們先行一步,而玩家們在起始線外駐守。此時,若玩家們開始嘗試觸碰莊家們,卻發現仍然差點距離,可挑選出一名隊員,讓其單足站立在起始線外,然後同隊其餘隊員則儘量往後拉著ta的一隻褲腳以及一條胳膊,以方便使其身體保持著傾斜狀態,然後讓ta盡力伸出手來嘗試觸碰到莊家們。而莊家們的所有成員,則可以手臂相連,相互倚靠,或把抬起的腳尖,互相輕踩到同隊的鞋子上去,來分散單足站立后辛累。此時,若玩家一方能觸碰到全部莊家,且不違規,則玩家大獲全勝。若玩家們不可觸碰,且不主動認輸,則須讓莊家們自行往後蹦著返回,即以一步超chao)回起始處後方。若莊家成員中,有任意一位成員成功返回,則莊家獲勝,反之,則玩家們獲勝。但若是玩家們主動認輸,則無論莊家們能否一步超chao)回起始處的白線外,都算作勝利。其餘步數,以此類推。
注意,若白線內同時存在玩家與莊家,則在內的任何參與者,都不能使兩腳尖同時觸地,否則,自行出局。若白線內只有莊家一方先行,而玩家們還尚在白線外休息,則莊家一方需詢問玩家們是否立即進行“夠取”即嘗試觸碰),若回覆是,則莊家需堅持單腳站立,直至對方主動認輸或被要求超chao)回白線處,若回覆否,則莊家可放下腳尖休息片刻,直至玩家們開始嘗試進行觸碰行動。但當所有玩家超chao)完步後,發現還差一點距離,才能用自身指尖觸碰到莊家們。則玩家們,可以從起始線內,自行返回到白線外。若成功返回後,可調整步伐間距,再次重新從線後往前超chao)步,直至能觸碰到莊家一方,且能安全返回起始處白線外。否則,則算玩家成員自行認輸,或自行出局,以此類推其他步數。
全程基本要求:任何參與者從起始線後超chao)步,或從起始線內主動往回超chao)時,腳尖或腳後跟,均不能踩到白線內區域包括白線)。同時,已在白線內的全部參與者,包括莊家們與玩家們,除需返回到起始線外調整自身步伐的玩家成員外,其餘則須全程單腳站立,不能挪動,不能換腿站立,其他則不作特別要求。格外注意的是,若在遊戲進行期間,任何一方的成員,違背以上任意一條原則,則預設出局,需站至一旁等待此輪遊戲結束。若莊家一方全部出局,則失去莊家身份,淪為玩家,而之前所贏得的步數全部清零;若玩家獲勝,則自行變成莊家,步數從“一”往上遞增。而莊家一方想使自身的步數繼續往上遞增,則需連續獲勝,即可獲取 “在之前的步數基礎上再加一步”的獎勵。
恍惚時光又回到了那些青蔥歲月,而我的思緒又重臨那些黼黻fu fu,此處指美好)記憶。我依稀還記得,記得當年的我,是超chao)步界的“宗師”,那時我玩遍天下無敵手,不怯年齡比我大,且腿比我長的男男女女,因為他們都強不過我的彈跳力。所以以至於到了最後,凡是有人群玩超步的地方,或禁止我參加,或都和我同隊,所以最終,全部禁止我參加了。如今想想那時,再思忖下現在,發現我人生最有成就感的階段,當屬那時候了吧。
25、摔牌。
摔牌(阜陽某地方言讀作fai pai er),是一種拿己方的“牌”,先高高擎起,然後有竅門的利用吸力或震動等方式,把對方放置在地面上的“牌”,給掀翻身的娛樂方式,贏家可獲取到對方的“牌”。“摔”,除了贏家可以連續進行外,其他玩家則只能每次操作一回。“牌”,即是某種四方形的紙疊品。具體制法是,取兩張未褶的新紙,皆對稱橫折,先形成兩個“一”字,然後這兩個“一”字的中心相互交疊,再形成一個“十”字。然後,把“十”字的四角分別向內挼去,形成四個“三角”,即變成擁有四個三角的“十”字形。然後把四個“三角”逆時針往內摺疊,依次靠攏,彼此穿插,直至把最後一角拿捏著塞進縫隙,然後用力踩或壓平整,只形成厚度薄薄的,卻堅硬實在的“一層”。如此,才算完工。當然,這是“窮”人間的玩法。要是有措錢的話,比如擁有一分錢或一角錢,就可以在當時的小賣鋪裡,購買到一些印有數碼寶貝或奧特曼圖畫的“圓形卡片”來競逐,也別有一番情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實,“摔牌”是一種熟能生巧的遊戲,只要玩多了,自然能深諳其中門道,成為箇中高手。尤其記得,當年的我,也算是浸淫其中的好手了,基本上沒有我翻不了身的牌。以至於到了最後,別人基本上都不和我玩這了。雖然在當年,我頓感失望失落,但是現在想想,那時候誰願意經常“只輸不贏”呢?當然了,人們在疊“摔牌”的同時,往往也會興起般的疊個十分惟妙惟肖的“紙蛤蟆”,以及寄託著人類飛天夢想的“紙飛機”。對於“紙蛤蟆”,人們用手一按,蛤蟆就聽話的蹦躂了起來,就像擁有了生命一般,非常使人憐愛。而對於“紙飛機”,因為寄託著無數孩子的飛天夢想,所以種類繁多,花樣百出,而無論是什麼樣的模樣,什麼樣的式樣,人們都會在放飛“紙飛機”前,微微“哈一口氣”,以便“紙飛機”能無懼風催,也能高高穩穩的長久飛行。雖然人們沒長有翅膀,並不能自主飛翔,但“紙飛機”,卻延續著無數孩童的飛天夢,靈活的在藍天上悠悠轉轉,飛行著,飛行著,也將孩童的歡聲笑語,遞遠,遞遠,遞向下一輪同伴手中,繼續傳承著,傳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