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都市言情 > 回憶頻頻擾 > 第137章 兒時“偷”趣以及其他樂趣(一)

第137章 兒時“偷”趣以及其他樂趣(一) (第1/3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從零開始火爆娛樂圈 乖一點!京圈太子低頭誘吻小嬌嬌 靈未央 卡牌供應商 重生之按摩師的自我修養 我有皇帝分身 都市無敵逆天邪少 沈老師嬌嬌入懷,季總他肆意淪陷 逆天透視眼 超級紅包抽獎系統 我的老婆很能打 半島頭號玩咖! 掠奪氣運從作弊開始 我的師父是神醫 重生之電商教父 重生2013:從拆遷戶到全球首富 逍遙法醫 助人就是快樂 超能科技帝國 華娛科幻之王

若有人在“知乎”一種專業化知識問答平臺)上這樣求助:“你認為兒時什麼群體性活動,最刺激,最幸福,最緊張,還最有點小竊喜,但事後可能會捱到別人的噘方言,指捱罵),甚至還會叫家長來解決?”

那我首推“偷”趣,是一種從兒時開端,兒時盛行,卻不知何日才能終結的,最驚心動魄的,也最旖旎美好的一款群體性娛樂方式,堪稱許多農村青年兒時的最愛。

但所謂的“偷”趣,重在“微”而不在“重”,並不會盜竊他人的昂貴財物,也不會私攬他人的雞鴨鵝羊,更不會做些傷天害理、有傷風化的事情,而僅指“會逢某作物收穫時,邀上七八個玩眾,去集體“野炊”。 但野炊的材料,雖然自家都有,可不好玩,通常並不是從自家所拿,而是從他人的田地中“就地就近取材”,因為這種方式屬於不問自取,同時又趣味無窮,所以被稱為“偷”趣。”

“偷”趣,基本上可分“春偷”,“夏偷”,“秋偷”,以及“冬偷”四種模式,可謂是每個時令季節裡,都能進行的常規活動。因為“偷”趣的魅力特殊,會使孩童們的興趣盎然,也讓孩童們的激情久久難消,基本上每個農村青年的童年時光裡,都經歷過這種“獨特”的樂趣。

而“偷”趣的諦義,除了“微”外,還有“少”,即僅獲取少許,不會“為禍一方”,並不能給“物主”們帶來負擔,只是孩童們偶然間興起,嚐嚐鮮,打打牙祭,紀念五臟廟府,純屬玩玩鬧鬧罷了。

因為“廣”作物種得廣長得多),因為“有”各家各戶基本都有),所以孩子們的行為,大人通常都看在眼裡,一般都會默許,也不會追究,誰不是這樣過來的呢,大人們都心知肚明,因此經常你扒我家土豆,我挖你家紅薯,你摘我家蘋果,我扭你家梨子,你打我家棗子,我漤an)你家柿子,大家輪流償還,大家輪流競玩,大家輪流交換,只要不過分糟踐,使作物滿目瘡痍就行。

其實,因為這些作物產地,都在自家村莊附近,所以這些“物主”們,都或多或少,與這些孩童有點親戚關係,孩童不是叫叔叔,就是喊嬸嬸阿姨的,大人們都熟稔shu ren,指十分熟悉),只是孩童們當時年幼,還不知道罷了。其實,就算是最後被發現,被逮到了,孩子們也不會受到太大責罰的,往往只會尋回一個親戚罷了,會促進兩家關係活絡,也算是“弄拙成巧”了。

而“春偷”,指的是春回大地,百花爭妍時,孩童們看到嬌豔盛開而按捺不住,會趁主人不注意時,偷偷折下一兩三枝,各自弄回家插到花瓶裡養著,或夾到書本中,特製成乾花標本。抑或是,待到春果紅黃時,孩童們因為嘴饞,而噌噌噌蹬著“牆頭”一種圍著房子,起防護作用的低矮牆體,類似柵欄,因為農村家家戶戶靠得近,可以透過蹬著相對的兩個牆體爬上任意一家牆頭),只將一顆顆露出牆外的香甜果子摘下,其他,通常不會過多幹涉。而大人們也知曉孩童間的這種“習性”,一般是不會打藥除蟲的,所以孩童們簡單用手擦擦後,基本上是可以放心食用的。甚至村莊裡有些孤獨的鰥guan)寡老人,會特意開放自家的果樹,為的,只是能吸引來孩子們,以及,讓他們暫時有人陪伴吧。

而“夏偷”,指的則是炎炎酷暑,焦熬爍石時,孩童們因口乾舌燥而偷入人家的西瓜地裡,摘一顆兩顆西瓜“群分”解渴,雖然每個孩童只能攤到一瓣西瓜瓤,並沒解透暑熱,但當時與同伴們一同做過這樣的“事蹟”,才是孩子們在往後歲月中最廑念jin nian,指殷切關注,掛念)的記憶吧。當然了,除了扭點西瓜外,“夏偷”還會摸點“酥瓜”、“面瓜”、“蘋果瓜”,甚至“紅番茄”,而原因無一例外,都是別人家的吃起來更香事實上,與自家種的瓜果味道無差)。

當然了,“秋偷”,則是指在天高雲淡,葉衰焜黃的秋收季節,幾個夥伴趁著甘蔗尚紫,番薯正紅,玉米杆青,會相邀一“品”。當然了,不是前往自家,而是去別人家的地裡。對於甘蔗,以及玉米杆,則主以“折完就跑,跑完就啃”的方針,只咀嚼吮吸汁水,並沒太大的“魅力”。而最令人期待的,卻是埋在壟下,蔓藤匍匐的“番薯”,又名“紅薯”、“紅芋”,是一種最適合聚眾烤食的農家風味。

通常,孩童們會趁著晌後時光正好,會互起興致,會“心有靈犀”的相邀,然後各帶工具,同去“秋偷”活動,即烤點別人家的紅薯吃。抑或是,眾人在野外溜達時,偶然間看到別人家的一地紅薯秧,然後頓生情趣,相挖備作燒食。但不管是何種興致升起方式,眾人總能“一拍即合”,然後“攜鏟帶火”即帶著小鏟子與打火機),一齊前往池塘邊或枯竭實在的溝渠底下,進行浩浩蕩蕩的“刨坑烤紅薯工程”。當然,也可只用簡單的兩塊砙a)磚代替就行,“刨坑”只是一種儀式感,並不是必須的,但卻是最正宗的做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一般來說,眾人都是分工進行,所有人都要動起來,比如有人負責拾取柴火,有人擔當刨坑的重任,論功行賞,通常是不準有人吃白食的。而“柴火”的標準,要乾燥,最好是些乾枯樹槎,耐燒,不能找些表面潮溼,熰ou,方言字,即柴草燃燒不充分,或火勢不旺)不著的。而“燒坑”,通常是在泥坡上刨個長稜形的小坑,要求要能穩穩蓬住紅薯,同時內部空間夠足,便於燒火與扒拉灰燼備註:如不這樣做的話,紅薯會難烤透,也煨不熟)。

因此,等到一切都完工後,就開始了最後一步燒烤工作——人們先將紅薯依次間隔著篷到坑頂,然後將稀鬆乾燥的枯柴擱到坑內,用火機引燃後,再送入大量枯柴。因此,裊裊炊煙驟起,於是,熊熊旺火始生。而燒紅薯,需要人們時刻謹記,謹記中途要讓紅薯翻個身,以免被爨cuan)熰方言詞,即食物燒焦了),影響最終的品質與口感。

而紅薯,在即將被烤透時,人們為了增加口感,也避免紅薯被烤乾,需要將紅薯連同火堆一起壅土,讓泥壤緊封燒坑,讓餘熱煨熟紅薯。之後,再等待片刻,人們便能從退了熱的,但尚溫的,且被土掩蓋的灰燼中,得到熱氣騰騰,且香噴噴的成果了,別提有多爽口了。當然了,“秋偷”活動,還包括前去人家的柿子樹上,摘青柿子回家漤an,指柿子放在熱水或石灰水裡泡,除去澀味)著吃,以及上別人家的棗樹間打酸甜棗子吃,但因為柿子樹和棗樹上的“魔辣子”即刺蛾幼蟲形態,是一種體色黃綠色的帶著硬毛的有毒蟲子)數量太多,因此孩童們是能不去就不去,除非別人送來品嚐,才非常偶爾的吃一次兩次三次。

而最後的“冬偷”,則是指孩童們會趁在霜降之前,溜進人家地裡,薅hao,指用手拔)幾根“胡蘿蔔”,拔幾顆“辣蘿蔔”,來過把嘴癮,也算是“證明”自己來過。

雖然“偷”趣,較真說來,並不是什麼好習慣,最多算是滿足了某種“癖好”,但由於農村各家都有,所以這點“損失”也無傷大雅。時光轉瞬即逝,荏苒間已過去了十多個春秋,現在回想起當年的“偷”趣,有的並不是愧疚,而是懷念,懷念那時與大家共進退的無虞時光,童年真是美好啊。

當然了,我的兒時除了“偷”趣外,還有諸如以下經典的群玩性娛樂方式:

1、拔茅茹。

拔茅茹,方言稱為“拔茅萒yan)”,是農村孩童們,在仲春時節,最常進行的一項富有儀式感的娛樂方式。通常,成群的孩童,會在春草吐綠,池水泛暖之時,結伴前往塘畔,為的,只是尋找一種名叫“茅萒”的清甜美食,而這也成了無數農村孩童的“共俗”,亦成為鶯飛卉秞,指草木初生的樣子)的天氣裡,最駘蕩的趣味。

“茅萒”,也稱“茅茹”、“茅針”或“茅線”,是茅草尚且包裹著花穗,未綻,即谷荻di)時期,一般呈細圓錐形,多數外露在土地外,少許深陷泥壤裡,因此,也會有部分的茅萒特別難拔。

而“拔茅萒”,也稱“抽茅茹”,“ 提茅針”,是一項非常考驗技巧與眼力的娛樂活動,並不是蠻力就能通用,因此成為孩童間的比賽方式,即比誰拔得快,提得多,抽得整全指“茅茹”形態完整,不斷身),以速度和數量決勝。

通常尋找“茅萒”,人們可以去池塘岸邊的草叢間,也可以去向陽的土坡前,只要之前發現過“茅萒”蹤影,來年還會繼續出現,因為茅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所以新生的“茅萒”,會延續之前的茅草枯叢,繼續“亭亭玉立”,也因此會很容易被人們發現。

而被拔出的鮮嫩“茅萒”,品嚐起來,是一種清清淡淡的甜味,混有泥土與青草的芬芳,因為具有藥用價值,因此也可說是一種“天材地寶”的風味美食。但需注意的是,若“茅萒”吐白,變得堅硬,也即是“茅萒”變老了,此時吃起來頗有一種“嚼不爛”的感覺,顯得口感失準,因此“茅萒”通常只以鮮嫩時食用為佳。但,若是人們錯過了品嚐“茅萒”的時期,不要怨恨,因為茅草這種奇特的植物,仍有著甜甜的“茅根”在等待著,等待著人們再來,真是“無私奉獻”呀。

2、放風箏。

每年料峭春寒褪去,天氣還暖時候,在農村空曠的麥田上,會三五成群,有一群群放飛紙鳶的人們,他們在互相比較高低。抑或是秋高氣爽,萬里無片雲的晏朝指傍晚)時分,在農村草野之間,現一兩三人結隊縱放風箏,他們趁著暖曛的陽光,在放飛青春。

至今仍記,那時鄰家小妹突然冒出一句“你別盤方言,此處指糟蹋,禍害)俺家麥”,是呀,已經不知不覺跑到她家麥地裡放紙鳶了,任誰都會生氣。所以,這句話,也輾轉變成了我最心心念唸的紙鳶感想——沒有這句話的放紙鳶經歷,是不完整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其實,細較的話,“紙鳶”和“風箏”是有著區別的:只有鳥狀的風箏,尤其是“猛禽”類,才稱作“紙鳶”,而所有的“紙鳶”,都屬於“風箏”範疇。但“風箏”除了“鳥”形外,還有“蜈蚣”、“翱龍”、“金魚”等千奇百怪的形狀,可謂是種類繁多,令人應接不暇,就是價錢不菲,讓人望而卻步。

可能人天生就喜歡,喜歡掌控他人或他物的命運走向,所以孩童“放風箏”的樂趣,自然就落在了“掌控”以及“驅動”四字,甚至還有“技巧”二字吧。尤其是,看著自己掌控的風箏,穩穩按著自己的想法驅動而行,就會覺得十分舒適吧。

而那時,農村孩童獲取紙鳶或風箏的方式,有自制,或讓自家哥哥姐姐幫制,可大多都因為黏合後的骨架太重而飛不起來;也有向商店購買,十幾塊錢一隻,用起來十分順手,就是價格挺貴的,因為那時的農村孩童,能有一元零花錢就甚是不易了,所以為了購買風箏,通常需要積攢很久。

因此那時,若誰擁有一隻外購的風箏,便成了自身財力的象徵,便能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人,也便會讓其他孩子十分豔羨,所以那時的農村孩童喜愛放風箏,除了自身真摯的熱愛外,更多的,還是為了“諞”pian,方言,即“展示,炫耀”),讓其他孩子嫉妒與眼紅吧。

但,不管是出於何種目的,紙鳶或風箏,對農村孩童來說,都早已成了自身童年時光裡,必不可缺少的狎戲道具和美好回憶,會永遠鐫刻在自己的心房,成為最快樂的柔軟部分。

3、打水漂。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這個選擇太棒了 這個妖魔有點鬼怪 我的女友是機器人 最後一個蒼狼典客 誰的天荒配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