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三十四年,二月戊戌日。
復國大漢的皇帝劉秀,在這一天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在臨終之前,他於南宮前殿召見了群臣,留下了最後的遺言:“朕死之後,由太子劉莊來即位,有遼東王劉知年來輔佐他,漢室必定扶搖直上,朕方能安心瞑目了。”
在垂死之際,他仍然在牽掛天下,說道:“朕的後事都按照文帝制度來操辦,切莫鋪張浪費,務必儉省。各地的官員都不要離開自己的城邑,也無需派人來傳函弔唁。”
在說完遺言不久之後,劉秀駕崩,太子劉莊繼承帝位。
……
大殿內充斥著濃郁的悲傷情緒,所有人都在為劉秀的逝去而抽泣。
新帝劉莊看著父皇的神牌,強忍著難過而不去哭泣。
當太子的時候,他可以哭。可現在成了漢帝的他卻必須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讓人看到自己柔弱的一面。
“陛下,請節哀。”遼東王劉知年守在漢帝的身旁,輕聲安慰。
他與漢帝情同兄弟,將先帝視作養父,此刻他的心中固然不好受,但也知道漢帝劉莊只會比他更悲傷。
“不必安慰朕了,朕不會失態的。”
漢帝劉莊的聲音有些顫抖,“知年,你能答應朕一件事嗎?”
“陛下請說,臣一定做到。”劉知年毅然決然的說道。
“知年,你要答應朕,一定要死在朕之後。”
漢帝側首看向身旁這位年輕的遼東王,緩緩說道,“朕不想再經歷這樣親人故去的痛苦了。”
他不敢想象,假如有一天自己要去著手操辦知年的葬禮,內心又該是何等的悲傷。
他無法接受那樣的事情發生。
劉知年愣神了許久,而後重重的點了點頭:“好,臣答應陛下。”
如果真的有那一天,他寧願自己去承受全部的痛苦。
……
“請,諸王入殿!”
隨著這道聲音落下,一群身著素白喪衣的人走進殿內,這些人都是大漢的諸侯王。
按照禮制,皇帝駕崩之後,諸侯王需進京參加喪禮。
但這些諸侯王當中,有的人卻面色不善,看向漢帝劉莊的眼神有些不服氣。
這是因為即位的皇帝劉莊只是漢帝的第四子,而非長子。
這份不服氣有的人藏在心裡,有的人則不加掩飾,其中最為明顯的莫過於楚王劉英了。
他囂張的大步走進了殿內,在其他人驚懼的眼神中,與漢帝並肩而坐。
此等公然僭越的行為,是一點都沒把新皇帝放在眼裡。
漢帝劉莊並未生氣,只是平靜的問道:“三哥,許久不見,朕能再見到你真的很高興啊。”
“先帝駕崩,我身為先帝的兒子,自然是要來奔喪的。”楚王劉英咬著牙說道,“四弟,得到皇位的滋味如何,三哥我可真羨慕你啊。”
話音落下,他的身邊傳來的冰冷的聲音:“你敢再說一遍嗎?”
楚王劉英看向說話的那人,是個看上去不到二十歲的少年。
雖然少年的身材略顯清瘦,但身上的威嚴卻猶如山嶽般沉重,他的眼眸冰冷銳利,令人不敢直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