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的來說,洛陽的遼東嫡系,目前只有劉知年一個人。
如果他死了,遼東劉氏在洛陽的嫡系血脈便就此斷絕了。
劉知年陷入到了迷茫當中,他本以為自己最大的任務是光復大漢。可現在看來,他最要緊的事應該是...娶個媳婦,最好多娶幾個,然後努力的去多生兒子,壯大遼東劉氏嫡系血脈。
靠!
看到劉知年愣神的模樣,太子忍俊不禁道:“怎樣,現在願意隨孤一同郊遊狩獵了嗎?”
“臣...遵命。”劉知年見推辭不得,無奈的點了點頭。
……
翌日。
春風得意馬蹄疾,上林苑草長鶯飛。
太子劉莊策馬揚鞭,身後跟著一眾羽林郎,當真是意氣風發。
劉知年雖不善騎射,卻也換了一身輕便的獵裝,騎著一匹太子特意為他尋來的性格溫順的白馬,尚還在嘗試馴服坐騎。
頭一次騎馬,劉知年的動作生疏,在馬背上顯有些手足無措,彷彿隨時都有可能摔下去。
來上林苑的不止他們二人,還有當今的漢帝劉秀與皇后陰麗華。
只不過這二位並未參與狩獵,只是在營帳裡休息,遠遠的看著太子與劉知年。
“皇后,你覺得知年這孩子如何?”漢帝劉秀輕捋長鬚,輕笑著問道。
陰麗華望著遠處馬背上略顯狼狽的少年,眼中浮現出一絲憐惜之色:“知年生性溫和、博學廣知,雖不善騎射,卻比朝中那些紈絝子弟強上百倍。”
說到這裡,她頓了一下,憂慮道:“臣妾聽聞,國都洛陽最近有不少功臣家族的二代子嗣飛揚跋扈,整日裡惹是生非,鬧出來了不少的禍事。”
“朕復國大漢才不過三十年,危機隱患便已經初見端倪。”劉秀嘆道,“這都是無法避免的事情,只能交給後世人來處理。”
“所以陛下才會重用知年,不是嗎?”皇后淡淡的笑道,“將朝中軍政大權交於一個十五歲的少年,也只有陛下能有這樣的魄力了。”
“他配得上朕的信任,自他接手禁中政務之後,各地災禍得以平息,各地的盜匪也銷聲匿跡,憑藉著過人的政治手段,就連一開始質疑他的大臣們也都心服口服了。”
說到這裡,劉秀不由稱讚道,“以弱冠之年,而能處變不驚,謀定後動,此非天授之才而何?後世少年得志者,當以知年為鑑也!”
漢帝對劉知年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深知自己已經沒有多少年的壽命了,為了大漢國運能繼續昌盛下去,他必須要謹慎的謀劃未來。
在他看來,自己死後必定會是太子劉莊繼承皇位。
人到了晚年的時候,總會變得焦慮起來,縱然是劉秀這樣的雄主也不例外。他也會焦慮太子劉莊是否能坐穩皇位,又是否能守住大漢的基業。
但當他看到劉知年之後,頓覺安心了下來。
有劉知年這位遼東王輔佐,何懼大漢不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