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武二年春。
洛陽花似錦,桃李競放,灼灼其華。
南宮的廊橋亭臺下,君臣二人正在此歇息。身著龍袍的劉秀憑欄遠眺,見滿城春色,不禁感慨道:“戎馬天下多年,見多了屍橫遍野,何曾想過今日能看到如此太平美景?”
站在他身旁的劉九思微笑著說道:“陛下承天受命,撥亂反正,方有今日之盛。如今洛陽繁華,萬民歸心,正是天意所歸。”
“天意所歸這些話,是說給外人聽的。”
劉秀卻搖了搖頭,道,“亂世之中,誰能駕封九五一統山河,成了最後的贏家,誰便是天意所歸。若無先生輔佐,朕又豈能有今日之尊貴?”
“陛下這是抬舉臣了。”劉九思頓了一下,道,“陛下能居安思危,這是好事。思則有備,有備則無患。”
居安思危,出自《左傳》,是為“春秋三傳”之一。
遼東劉氏的孩童們自幼開始學習古籍,他們所學的書單是靖祖定下的,左傳在書單中是必讀的一本。
然而比左傳更為著名的《論語》,反倒是不在靖祖定下的書單當中。
這是因為在靖祖劉安看來,論語中所說的大道理聽聽就可以了,左傳才是教人怎麼做實事的。
劉秀聽出了弦外之音,問道:“先生說的居安思危,指的是尚未收復的大漢國土嗎?”
劉九思點了點頭,道:“我大漢鼎盛之時,疆域遼闊,東設樂浪四郡、南滅南越建交趾、西立都護府治西域、北達陰山,萬邦諸國,無不臣服!
如今陛下雖然已將中原平定,但冀州、兗州、青州、荊楚、巴蜀等地尚還沒有歸附,西域也不在控制之中。
陛下,光復漢室大業,任重而道遠啊。”
劉秀微微頷首,忽見一陣風過,吹落幾片花瓣,飄入廊下,他伸手接住一片,握緊在掌心之中。
他緩緩說道:“先生,路還很長,你會一直陪著朕走下去嗎?”
劉九思愣了一下,淡然笑道:“會的。”
“臣會一直陪著陛下的。”
“就如同靖祖輔佐文帝、景帝、武帝,臣也會像先祖一樣,輔佐陛下帶領大漢重回巔峰。”
風中花瓣飄揚,他們相互對視,釋懷大笑。
二百年前,文帝與靖祖締結盟約。
文帝立下血誓,他與他的後人將永遠善待靖祖的後人;靖祖亦立誓,他與他的後人將永遠輔佐文帝后人,不離不棄。
歲月如白駒過隙,
但他們立下的血誓與盟約,至今還在生效。
……
建武二年秋,遼東王劉九思揮師出征,討伐佔據在各地的割據勢力。
八月,大破赤眉軍,迫降者七萬餘人,收復兗州、青州、徐州。
十一月,滅河北三王,收復幽州、幷州、營州。
次年三月,他又率兵南下,攻打在蜀地自號“白帝”的公孫述。
公孫述奮力反抗,雙方在白帝城血戰一天一夜,最終兵敗身亡,自此蜀地亦收復。
而劉九思並未停止征伐,他立志要讓大漢恢復到鼎盛時期的版圖,自然不會因此而止。
大漢鐵騎所過之處,望風披靡,讓敵人不戰而逃。
本來已經破碎的大漢帝國,在此刻又一次綻放出了閃耀的光輝,天下如群星拱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