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蔡邕頗具清名,聲望不小,並未隨董卓作惡。但是,畢竟是董卓提拔,還是頗受非議。
按照武信前世的模糊記憶,蔡邕就是死在董卓隕落之後,是入獄而死。具體過程和緣由,武信就不記得了,估計多少受到牽連了!
“家父並非助紂為虐,只是想在亂世中,盡力造福子民而已……”
蔡琰柳眉大皺,頗為不忿嘟嚷道,似乎在不忿武信對蔡邕的誤解,有些愧對兩人的君子之交了!
武信苦笑搖頭應道:“此點,在下自然深信!但是,天下人……特別是部分有心人,可不會那麼想!或許該說,就算部分有心人明知如此,也會藉口發難,蔡大家明白嗎?”
“明白!不過,家父回都之前,就料到這可能了……”
蔡琰怨氣盡消,有些無奈且安慰嘆息道。
這就是文人的風骨,或者說固執。
其實,別說蔡邕,蔡琰不也是如此?
明知此次天都之行,無異於深入虎穴,凶多吉少,依舊毅然前往了!
“當……”
話已至此,武信不在多說,揮指一探,琴音悠揚,朗聲吟唱:
“從來不怨命運之錯……
不怕旅途多坎坷……
向著那夢中的地方去……
錯了我也不悔過……
人生本來苦惱已多……
再多一次又如何……”
沒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熱血慷慨!
沒有“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豪邁偉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有的只是對人生命運的噓籲,對苦難挫折的無畏,對自己的選擇的無怨無悔……
在這“文縐縐”的世界,比起蔡琰蔡大家的才識淵博,才華橫溢,武信“自創”的詩詞,顯然太過通俗直白,就像是武信前世的“口水歌”那麼粗劣、低俗!
但是,卻深深觸動著眾人心絃,包括才華橫溢的蔡琰。
此時的武信,只是個普通人,在蔡琰、獨孤伽羅、甄宓等才女心中,是平民中的英雄豪傑,是在為“平民英雄”吶喊!
……
樓船六層,甄宓、鄒黎、步練師三女,齊聚一堂,卻一直在傾聽樓頂琴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