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役夫到齊,各種安排妥當。
亂石凹築壩蓄庫工程,便正式拉開了帷幕。
亂石凹這邊熱火朝天,旺王坡這邊也沒閒著。
數百上千魯王府的僱工,正按照工作分配,有的在掘地探煤礦,有的在按照朱肇輝給的圖紙,正在構築各種各樣的設施。
每每看著那逐漸成型的龐大設施,眾人看向朱肇輝時的表情,就都忍不住的透著點這能行嗎這的疑惑。
不過相比眾人的心裡沒底,朱肇輝倒是信心十足。
畢竟他雖不是什麼高精尖人才,但得益於曾生活在那網路爆炸的時代……
上至天文地理,下到化工分離。
粗到土法煉鋼,精到生物微生物核武原理,他都略懂一點。
別看他這略懂,之於專業人士來說,或許就是個笑話。
但對於大明這個還沒接受過科學洗禮的時代,這點略之於,這個時代懂那就是從零到一,區別可謂天壤!
畢竟有了方向,剩下的就僅僅是一個試錯和總結的過程!
更何況對於別的他還只是略懂,所以需要試錯。
但對於燒水泥這事,朱肇輝卻是真正的行家。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曾經身處底層的他,可真在水泥廠幹過,對相關事項,那是門清。
也是因此,即便所有人都心裡沒底,但朱肇輝依舊信心十足。
不但胸有成竹的安排著各種設施的建造,同時也積極的發揮著自己的想象力。
結合當下時代,對相關設施進行著改造。
比如原本應該機械破碎,送料的部分。
破碎好說,畢竟沒有機械就用人工,大不了多增加點人手再效率低點。
但送料就不行了。
畢竟燒製完畢的水泥溫度極高,利用人工根本出料。
在這種情況下,朱肇輝不得不將窯爐設定城傾斜式,如此出料之時就能利用到重力。
問題便隨之而來。
畢竟出料要利用重力的話,那麼進料口必須得高。
否則的話,燒製水泥的過程便不得不形成燒一窯水泥停工出料,然後再燒製的模式。
對於水泥的生產效率,影響極大。
經過一番思索,朱肇輝總算想到了法子。
那就是在水泥廠裡建了一個長上坡的通道,入料口便被放在長上坡的頂端。
如此一來,每次送料,便可以由工人將石料等等的混合物從長上坡推上去倒進入料口。
因此出料口在低處的緣故,水泥窯爐便可以做到進料出料由閥門控制,而不用熄火等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