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子乃廢後尹氏所生!
王世子卻裝作不知,認現王大妃為母!
任士洪搶奪佛像金珠乃是受了王世子的授意,為其斂財!
王世子甚至計劃趕走全國寺院僧侶!
王世子與儒官極為不和!不喜儒家文化!
王世子新婚之夜,寵幸的並非正妃,而是|妓|女|出身的張氏!
今日王世子並非在為父禱告!而是在宮中狎妓遊玩!
王學霸只覺自己腦袋快不夠用了,翻遍史書,這麼貪財、荒淫的國君,只怕只有傳說中的殷紂王可比!
“君臣不和……”
羅欽順語氣淡淡。
轉過頭,忽然輕笑道,“伯安,如此下去,只怕不出十年,這國中王位必有變故。我等不知便罷,既知,何不再添一把火?”
王守仁皺眉,“大人此言何意?”
羅欽順揮退其他人,捧起茶盞,“王大人乃是成化年間狀元,伯安當真不知?”
王守仁瞳孔微縮。
“聽說王大妃膝下有七歲幼子。”
話語輕飄飄傳入王守仁耳中,思及背後深意,王守仁忽然覺得喉頭發冷。
“伯安可是認為本官行事狠毒,違背聖人教導?”
“伯安不敢。”王守仁面露尷尬。
羅欽順輕笑,不以為意。
若說在兩年前,自己亦不會有如此想法。
考中進士,屢屢被徐穆挖進坑裡,面對整日腦袋裡有十萬個為什麼的太子,從翰林院跑到兵部,從鴻臚寺沖到京衛,差點連欽天監都要走一遭,視野不斷開闊,臨行前王華特意給自己開開小灶,知曉天子的心思。
羅大人心中對推翻一國太子沒有半分不適。
大明沿海不安寧,少不了裡應外合,海盜們搶劫,總要有買家,買家從哪裡來?
想到北鎮撫司關押的番商,羅欽順俊眉微斂。
聽話的番邦,才可以“不徵”!
有太宗皇帝表率在前,國朝百姓受了苦,自然找你番邦麻煩。
實在不聽話,幹脆連國君一起推掉,比照歷史上三家分晉,幾族共治。
徐穆心眼壞,說話還是有點道理。
只要百姓吃得飽,穿得暖,誰管坐在王位上的是誰?
“伯安,且附耳。”
隊伍裡得用的文官太少,王伯安不缺才幹,只缺機會,用對地方便能發光。
“本官想著,日後我等需如此如此。”
羅欽順的聲音越來越低,王守仁的表情變化越來越快。
末了,一句“為黎庶安寧,天子必當歡喜”,王守仁“砰”地拍響桌案,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
幹了!
接下來幾日,朝鮮官員發現上國來使態度更加和藹,時不時在驛館舉行文宴,吟詩作畫,賞賜金銀,待客態度簡直可以用無微不至來形容,往使臣居處往來的官員,登時多了一倍不止。
來往愈頻,羅欽順的計劃開始慢慢成型。
大網張開,眾多官員自願投入其中,互相聯絡,送出厚禮,只為見羅欽順一面。
地小國窮,金銀短缺,好在不缺寶山,野參成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