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甲午,殿前授官。
“天子敕:授第一甲進士毛澄為翰林院修撰。”
“授第一甲進士徐穆為翰林院編修。”
“授第一甲進士羅欽順為翰林院編修。”
“擇吉日,諭狀元毛澄、榜眼徐穆、探花羅欽順率諸進士詣先師孔子廟,行釋菜禮。”
“臣等謝主隆恩。”
翰林院修撰從六品,編修正七品。以品級論,在朝堂不值一提,但卻無人敢小覷。
當朝三位閣老,徐閣老乃是景泰五年榜眼,授翰林院編修。
丘閣老同是景泰五年進士,選庶吉士,七年授翰林院編修。
劉閣老,天順四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
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
誰也不能知曉,什麼時候,翰林院官員便一飛沖天了。
應州縣縣丞家中。
應州縣丞一身青衣圓領袍,正伏案書寫。
管家突然來報:“老爺,城南的宋老爺求見,說有要事相商。”
“哦?請他到書房相見。”
待二人見面,宋江便道:“今日前來,卻是有事相求。”
“宋兄與我客氣什麼!但說無妨。”
“也不是什麼大事。小兒半月前寄來家信。言同行的徐家幼子中今科貢士四十六名。希望小兒牽線,查明徐家外嫁女慘死之事。”
“可是外嫁馮府的徐氏?”
“正是。”
“唉,不是小弟不幫忙。徐氏死後,徐家族長也曾帶族中後生去馮家討要說法,卻被趕了出去。一氣之下,來到縣衙敲了鳴冤鼓。後經大令調解,馮府族長罰跪馮良才祠堂三天,將那外室趕出門去,又親自上門賠罪,還同意下葬前將徐氏的棺材送回徐府,如此此事就算揭過。”
“既是如此,我便不打擾賢弟了。”
“老爺!老爺!”
“慌什麼!沒看見老爺我正待客麼?”
“錦衣衛!”
“什麼?錦衣衛入府了?”
“不……不是。”
“到底怎麼回事!快說!”
“是錦衣衛護送著好多東西前來,又有宮中天使駕到,往城東去了。”
“可知往何處去?”
“今科徐榜眼家。”
“徐榜眼?金榜已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