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六年三月甲申,傳臚大典。
三百名貢士皆著玉色襴衫,頭戴四方平定巾,排成兩列入奉天殿聽宣。
殿前,大漢將軍著金甲,持斧鉞,金吾衛一身豸服,持長戟,錦衣衛身著飛魚服,配繡春刀,分立兩側。
殿中,左側以內閣首輔徐溥身著一品仙鶴補服為文官之首,右側英國公張懋一身麒麟補服為武將之首,寂靜無聲。
禦階之上,弘治帝身著皮弁服,頭戴十二縫的烏紗帽,端坐禦座。
三拜之後,弘治帝抬手,身著蟒服的苗永上前半步,揚聲道:“天子敕:賜今科貢士毛澄進士及第,欽點狀元,賜朝服冠帶。”
“賜今科貢士徐穆進士及第,欽點榜眼,賜寶鈔千貫。”
毛澄的狀元之位,並不出眾人意料。徐穆蒙陛下看重,不僅得當朝皇後為義姐,連榜眼也有他一份,實在令人豔羨。只是既然名列三鼎甲,為何不做探花郎,年紀既輕,相貌又好?
對此,張皇後有話說:“探花郎?不可不可。京城的女眷有多瘋狂,陛下不知,我卻聽人說起。歷次遊街,什麼都往外扔,萬一砸傷了穆穆可怎麼好!遊街時得讓兩人在中間護著穆穆。”
皇帝陛下向來大度,所以探花郎便落入他人之手。
“賜今科貢士羅欽順進士及第,欽點探花,賜寶鈔千貫。”
好吧。羅欽順也是一表人才,只是太過出塵,不似真人了些╮(╯▽╰)╭。
隊伍裡,徐穆可謂是目瞪口呆。自己那“大作”能評上榜眼?這位皇帝陛下也太慷慨了些,這已經不是徐家祖墳冒青煙,簡直是我上輩子救瞭如來佛呀╮(╯▽╰)╭。
只是會試第四十六名,殿試成了榜眼,待皇後義弟的訊息傳遍朝堂、民間,哥真的就成了傳說了。
禦階上,天子穩坐,示意苗永繼續念。
“賜今科貢士顧清進士出身,欽點二甲傳臚,賜寶鈔五百貫。”
“賜今科貢士謝朝宣進士出身,賜寶鈔三百貫。”
“賜今科貢士陳嬰進士出身,賜寶鈔三百貫。”
“賜今科貢士鄭嶽進士出身,賜寶鈔三百貫。”
……
“賜今科貢士高江進士出身,賜寶鈔三百貫。”
……
“賜今科貢士宋愷進士出身,賜寶鈔三百貫。”
“賜今科貢士楊儀進士出身,賜寶鈔三百貫。”
二甲榜單讀完,殿中似還有迴音。
高江欣喜過後,已打定主意,誓死要和徐穆攀成摯交,如此粗壯的大腿,自己要是不抱,就回孃胎再造!
宋愷也連連提醒自己,今天一定不能忘了再寫書信給父親,請他多多費心,務必將徐穆家姐之死查個徹徹底底,說個明明白白。
同樣一身蟒袍的張易上前一步,接替念道:
“賜今科貢士劉賢同進士出身,點三甲傳臚,賜寶鈔三百貫。”
“賜今科貢士高遷同進士出身,賜寶鈔二百貫。”
……
“賜今科貢士李夢龍同進士出身,賜寶鈔二百貫。”
至此,三甲榜單全部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