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經筵小講。
結束後,皇帝忽然欲言又止。
日講官謝遷便出言道:“陛下,可有何事煩憂?”
“謝卿與夫人感情如何?”
“內子及笄嫁與臣,臣有四子,皆為其出。”
“果然是夫妻伉儷。”
見弘治帝似是十分感興趣,謝遷便接著道:
“臣少時因心高氣傲,揚言:不中舉不議親。果然二十有餘也不曾中舉,由此媒人鮮至。”
弘治帝眉眼微彎。
“內子乃岳父致仕後生的老來女,家中異常疼愛,自小請先生讀書識字。於一次宴會偶遇後,她便請岳父上門議親,卻提出條件,下嫁後五年內不生育,且五年內臣不得納妾。”
“雙親可應?”
“臣的雙親為臣的親事費勁心神,雖然覺得此事有些為難,但因其也言明五年後,無需受此約束,便應了。”
“後來岳父同臣詳述此事。言託舊友故交,查閱了餘姚約千名女子死亡的詳細記載,發現有近三成因産後虛弱而亡,詳加追查後,發現這些女子大都不過十六歲,最小的只十三歲。而更令人吃驚的是,這些女子生下的孩子或是身有宿疾,或早早夭折,少有長大成人。為保險起見,岳父遍訪江浙名醫,醫家也言明,年歲稍長的女子生産,確實更順利,也易於恢複元氣。更有世交對岳父言,可令內子簡單習武,以強身健體。只是習武的女夫子難求,只得作罷。但內子也時常在家中走動,平日多親力親為,少用僕役,如此,花信懷孕長子至今,臣的四子果然個個身體康健,甚為幸事。”
弘治帝聽罷,斂了神色,問:“此事可曾上報?”
“成化十三年,十七年,十八年都曾上報,只是……”
謝遷無奈而笑,“皆石沉大海,杳無音訊。”
“既是如此,朕立即下旨各州縣詳查。”
“陛下,容臣多嘴,子息繁衍乃是天定,且我朝因水患、戰爭損失的人口也不在少數,如果真的限定女子十五歲之前不得生子,那麼女子婚齡也必將推遲。於子孫萬代繁衍不利。”
弘治帝空嘆,“難道竟無用武之地?”
謝遷俊眉一挑,“卻也不然。上行下效。”
“卿的意思是……皇後?”
“正是。陛下,其實只要女子的身體健壯,便是年幼,也非不能生下健康孩兒。若皇後娘娘能夠略通武藝,則王公大臣、宗室貴戚也必多加仿效。九邊重鎮,歷來失怙的將官、軍士之女不少,危急時刻,替父殺賊也非奇聞。若能成為女教習,對邊疆將士來說,也是慰藉。”
“此事,朕需與皇後商議。”
謝遷鄭重神色,大禮叩拜。“臣謝陛下。這樁事,臣與內子頭懸數年,如此總算自覺有所交代。”
“愛卿心懷天下,朕為萬民之主,這自是份內之事。你我君臣,同為萬民生計忙碌,何來謝字。老伴。”
一面容可親的宦官應聲,“賜謝卿金帶一條,三品官服一件。”
“臣謝恩。”
“謝夫人女中俊傑,賜四品誥命,綢緞五匹,珍珠一斛。”
“臣替內子謝過陛下天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