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對懸河進行改道,那是因為要抵禦北方的蠻族,所以才這樣做為防線的。
但當時的治水能力也確實是不行,所以不僅僅沒能成功的改道,反而還釀成了災難。
懸河決堤,將一大片土地變成了水澤。
其中影響最重的,那就當屬是淮河了。
當年的淮河流域,那可是美麗富饒的大糧倉。
這裡肥沃的土地,在前朝之時更是重要的糧食產區。
可是自從這次改道失敗之後,原本的糧倉就變成了水庫。
淮河也跟著氾濫了起來。
兩淮之地的人口眾多,現如今這個樣子之下,他們也只能瞄上漕運,以此來養活生計了。
如今這兩淮之地的人,基本上都去了江南的工坊中做工了。
這裡的民亂也就隨著迎刃而解了。
但懸河氾濫的問題,依舊是朝廷的心腹大患。
古始天看著圖紙,先是哀嘆了一聲。
這要面臨的,可絕對不是一項簡單的工程啊!
懸河氾濫,來自上游和中游地域的泥沙不斷的衝擊這邊。
前人就已經說過無數次了,治水先治沙!
但說的是挺輕鬆的,可實際做下來,治沙談何容易啊!
古始天沿著懸河仔細勘探了一圈,最終也算是摸清了河中的大概情況。
他立刻返回到了燕京城,向皇帝上書。
按照他的設想,最行之有效的辦法,那就是在懸河的中游段設立一個水壩。
小浪底。
這個地方就是最為適合建立水壩的地方了!
古始天提出的法子,和當年修建都江堰是一個意思。
這個方案確實是可以將河中的泥沙從中分離出來的。
只要將河中的泥沙分離出來,那麼下游的泥沙也就自然少了。
水壩修建成了之後,也是可以起到調節水位的作用,這樣就能減少下游的水患了。
這個方案目前看來,的的確確是一勞永逸的好法子。
但問題還是有的。
那就是這個法子想要真正落實的話,耗資可不是一星半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