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大契的商人能買到平價糧食,所以拜託了。”
吳迪拍了拍松下次郎的肩膀,就像是大哥看小弟一般。
他說道:“這還不夠。”
“我想要組織一次工匠之間的交流,讓倭國那些手藝好的工匠,去大契那邊工作學習一段時間。”
“你看啊,這倭國的工匠去了大契工作,不僅能賺到錢,還能把這些錢帶回倭國來。”
“這樣一來的話,他們在外面工作,也能提高一下家裡的生活水平。”
“是不是不錯?”
聽見吳迪這話,松下次郎的臉色瞬間就白了下來。
他當然明白吳迪話中是什麼個意思。
松下次郎自己主動放棄工業發展,這種承諾是可以隨便說說的。
畢竟之前倭國人背信棄義的事情也是沒少做過的。
可吳迪要讓倭國的工匠去大契發展,這不就是來了一招釜底抽薪嘛!
如果真的把倭國的工匠全都弄去了大契,那就相當於斷了倭國的根基啊。
倭國就算是有多少財力,也不可能繼續發展自己的工業技術了。
人才都沒了,就算是有再多的錢,那又有什麼用呢?
松下次郎當然明白這種事情的嚴重性,所以他才臉色煞白的。
而吳迪見了松下次郎的樣子,瞟了一眼他之後繼續說道:“倭相還是好好考慮吧。”
幾日之後,有大量的大契糧商,帶著滿船的糧食來到了東瀛城的碼頭。
當時倭國的百姓們就全都沸騰了。
而那些打算囤積糧食賺大錢的薩州商人,一個個卻直接傻了眼。
這些大契商人一來到倭國,就直接以低價拋售糧食,那價格給的就好像糧食不要錢了一般。
就這樣,糧食的價格很快就被打下來了。
那些薩州藩的商人實在是抵不住壓力了,最後也只能跟著一起拋售了糧食。
畢竟每天存糧都是需要本錢的,而且還要承擔著糧食的耗損等等。
大契商人的威能和手段他們又不是沒見過,所以也只能見好就收了。
就這樣,倭國的糧價總算是回到了合理的範圍。
而與此同時,倭國的內閣總理大臣,也就是松下次郎,和大契駐倭國安撫使吳迪,簽訂了一本派遣工匠交流學習的契約。
契約中說的很明白,倭國將派出四千名國內頂尖工匠,去大契常駐學習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