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大契的商人依然可以用很便宜的價格,收購到足夠的糧食。
因為南洋都尉府早就下了死命令,要組織屯墾!
而且禁止南洋的商人,對大契供給糧食漲價。
大契對南洋都這一定的管控權,可倭國和高立就沒有那麼的幸福了。
糧食的儲量就那麼多,大契人這邊不能漲價,那就只能漲別人的了。
所以倭國和高立在南洋收購糧食的時候,糧價已經漲到飛起來了。
現如今高立和倭國主要出口的,就是自己國家的精品米。
倭國和高立的地緣優勢還是有的,畢竟都是比較寒冷的地區,所以這裡種植出的大米,要比南方那邊的米更加飽滿。
可問題也是很明顯的,就是高立和倭國的米,一年只能產出一季。
所以他們的糧食,比南洋的糧食價格足足高出了一大截。
而倭國也就是靠著這種差額,才算是勉勉強強的維持著倭國的財政。
從南洋這邊進口便宜的大米,賣給自家的百姓吃。
然後把自家產出的好糧食,賣給大契的達官顯貴們。
松下次郎自然是不甘心的,但怎麼說倭國也能因為這種貿易得到些收入啊。
可這次南洋的糧食大幅度漲價,這就徹底的引燃了倭國的恐慌。
如果南洋這邊的糧價持續走高的話,那倭國可就要搭錢出去了。
松下次郎可是把糧食賺到的差價,基本上全投入到了蒸汽機的研究中了。
沒錯。
他自從上次貿易戰之後,就一直對蒸汽機不死心。
在大契禁止了機械出口之後,松下次郎就盤算著自己研究發明。
可是現如今南洋的糧食漲價了,這就讓他沒有了多餘的錢來繼續發明了。
松下次郎可謂是心急如焚啊。
現如今的他,已經是倭國的第一任倭相了,可他手下的臣公卻都是其他派系的人。
可以說松下次郎根本就沒辦法控制整個倭國的朝堂。
就當南洋的糧食漲價了之後,貴人堂中又是吵鬧成了一團糟。
這些個所謂的貴人們,根本就拿不出任何的辦法,只知道互相抵賴。
松下次郎這時候才發現,自從用了吳迪的這個辦法之後,自己手中的權力不僅沒有增多,反而變得越來越少了。
成立了朝廷,成立了貴人堂。
松下次郎每天除了和他們爭吵之外,就沒有任何心思做別的了。
他很是絕望的發現,自己能夠打出的底牌還不如之前了呢!
而這次來到的糧食危機,本來松下次郎是想著籌集一筆資金,專門用於度過危機的。
只要危機度過去,在減少倭國對大契的糧食出口量,這樣就能把糧食賣上更高的價格。
可他萬萬沒想到,自己的這個提議,居然遭到了內閣的強烈反對。
首先就是戶部辯官了,這個執掌財政大權的位置,居然是被薩州藩的藩主給佔了。
“這糧食的價格上漲了,是經濟上的問題,為什麼要倭國財政來救濟?”
“就是啊,糧食價格低的時候,咱也沒見百姓給商人賞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