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康根據自己在身篤的所見所聞,寫出了這麼一篇文章來。
他在文中所寫,身篤乃是南洋大陸之次,是水路之重地。
華康在身篤走過很多的地方,他總結出來的結論也是很有借鑑性的。
他認為,這身篤雖然有摩沃爾王朝掌控,但事實上那裡還是一個較為落後的部落而已。
身篤之地有很多的種族存在,他們那裡光是語言就有上百種之多。
除了這些種族之間有不可調和的矛盾之外,還有宗教和文化上的衝突。
總而言之,這身篤並非像大契一樣,是個大一統的國家。
華康認為,雖然現在的身篤很是落後,但人家也是在曾經有過輝煌時刻的。
身篤不管是人口還是資源,亦或是領土,完全具備了成為強大帝國的條件。
他覺得,身篤應該成為大契朝廷向外拓土的,首要選擇!
所以,朝廷應該選用分而治之的方法,以此來控制住身篤。
如今大契在身篤的黑鎮也是有著各方租界的,完全可以利用這些租界來控制身篤的濱海城池。
朝廷還可以透過扶持本地土著的方式,暗中對抗摩沃爾王朝。
還有,朝廷也可以將身篤轉變成為大契商品的傾銷地,從經濟方面來進行殖民。
要說華康這篇文章寫的真是很不錯的,內容方面也是詳實可靠。
他甚至還選用了很多的資料,以此來論證他的關鍵正確。
而在華康的觀點中,也是和目前大契朝廷官場上的意見,不謀而合了。
自從《拓論》出現之後,大契人上上下下都意識到了一件事情,如果只是死守著原本的這點土地,那絕對是死路一條。
大契必須向外拓土!
這個共識一旦達成,就會有更多計程車子做出去。
華康,他就是典型的帶頭者。
他的文章潤色方面雖然稍顯稚嫩,但對身篤的分析和方向,那可是完全正確的。
他提出的“以身篤治身篤,分而治之”的方針政策,與目前官場對外拓的思想也是一致的。
所以他的這篇文章,理所應當的被翰林院放在了第一位上。
而這篇文章,也是受到了當朝首輔,政事堂丞相榮千萬的親自點評。
榮千萬認為,華康的實證精神還是很值得嘉獎的,他能夠為國籌劃的行為,更是值得表揚。
不過榮千萬覺得,華康的手段還是太過於痕跡了,說到底還是太年輕了些。
在榮千萬看來,華康提出的辦法用個十幾二十幾年,還是可以的。
但百年之後呢?
身篤不可能一直沒有民智的出現吧?
若是百年之後身篤啟了民智,那可就是大契之禍了!
這篇文章被放在了版首的位置,不管是華康的觀點,還是榮千萬的短評,都是讓這些讀書人大受震撼。
鄭景和熊泰看完之後,都是嘆息一聲。
熊泰說道:“這天文章著實不錯,玉珠在前恐怕後面沒什麼能夠超越的了。”?
<!17k>
喜歡我,大契昏君,敗光國運成天帝請大家收藏:()我,大契昏君,敗光國運成天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