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景也說道:“這身篤的事情我聽家裡人也說起過,華康的文章確實是寫盡了身篤之事。”
熊泰點了點頭,很是感嘆的說道:“這華康,必是未來首輔之才!”
對此,鄭景也是點頭認可。
一個舉人寫出來的文章,能夠得到當朝丞相的認同,這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要知道,這兩者的眼界與高度,那是截然不同的。
榮千萬願意親自給華康點評,那至少說明了他是個可塑之才!
這可是來自當朝者的認可啊!
要知道,這大契七品以上的官員,至少也有萬人。
作為一國首輔,根本就不可能記住一個七品小官的名字。
但華康這個連官身都沒有的小舉人,就已經入了丞相的眼。
若是他能夠順利考中進士,別的不說,日後的官路肯定能好走很多。
而且,他的這篇文章寫的恢弘大氣,就算是改成一篇策論也絕對是沒問題的。
所以,在鄭景和熊泰看來,他華康考中進士,那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看完了這篇文章,鄭景和熊泰已經激動的無法自拔了。
寫一篇文章,就能在天下士子之間揚名!
還能受到朝廷高官的親自點評!
普天之下居然還有這等好事!
兩人誰也沒有和誰說話了,都在自顧自的悶頭構思起了文章。
他倆看的是作為士子的角度,但這段時間翰林院可沒有他們的激動。
這段時間翰林院中的這些老翰林們,可是忙到了原地爆炸。
如同雪花飛舞一般的稿件,每天都能把翰林院的大門給堵死。
這群老翰林們都要瘋了。
如果每個人都投一篇文章的話,該怎麼辦?
要是都如華康這般的錦繡華文也罷了。
但大部分來稿的文章,都是些狗屁不通的流水賬。
不少文章光是看完,就已經是極大的折磨了,更別提每篇文章都要寫下評語了。
雖然這專版是笑了士子們,但也真是苦了這些翰林們。
要知道,能夠成為翰林,那可都是在科舉之中廝殺出來的,非正派進士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