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知道是不是真的可以,因為誰也沒有論證過這種事情,也同樣沒有前朝的經驗可以尋跡。
但按照禮部給出的一本典籍中記載,在中亞大陸之上,有一大國,名為奧圖曼。
他們西擊西洋,東抗古波斯。
北伐基輔,南控中亞。
這是個領土面積與文明程度,都和大契不相上下的強大帝國。
奧圖曼帝國,目前看來是大契的平等盟友。
可大契的讀書人雖然有點文人的風骨與傲慢,但他們絕對不傻!
現如今的大契和奧圖曼帝國,就像是春秋之時的秦與晉。
兩方都是大國,自然不可能按照宗藩體系那一套來做外交。
派出個五品的國信所管勾去接到人家的使者,這確實有點罵人的意思了。
政事堂就認為,奧圖曼這樣的帝國,雖然今日看來是大契的盟友,但日後必定成為強大的對手。
只不過是現在他們和大契的利益角度是一樣的,那就是夾擊古波斯,打通絲綢之路。
而奧圖曼派來的使者,也交由給禮部親自來接待。
當朝丞相榮千萬,同時也來兼任外事大臣。
專門負責大契的外務事宜。
朝廷還決定,要從禮部之中提選出來一名侍郎,讓他前往伊斯坦布林,擔任大契的特使。
以此來全面的協調大契朝廷與奧圖曼帝國之間的關係。
除此之外,西洋大陸之上還有兩大強國,查理曼帝國和英吉帝國。
他們兩國也能稱得上是帝國了。
大契朝廷也就比對這處理奧圖曼的例子,如果這兩個國家向大契派來使臣,那大契朝廷也會派去相應級別的官員做特使。
這帝國之下就是王國了。
這其中就有吉蔑這種,已經納入到了大契朝貢體系中的國度。
這些藩屬國依舊交給國信所來處理就好。
只不過現如今國信所管勾已經升官了,他兼任這禮部的侍郎。
國信所也從原來的歸禮部管轄,變成了歸政事堂直屬的部門。
藩屬國外事,依舊是由國信所來操持。
從國信所之中選出官員,派遣去這些國家擔任特使就好了。
現在只有高立和倭國,這兩個國家的外事不變,大契依舊有安撫使司。
以安撫使兼任特使。
而那些個還沒有被教化的土邦們,那就只能交給當地的官府和都尉府來管轄了。
就比如說那些個南洋的土邦,以及西域的小國。
這些都可以交給都尉府來自行決定,只要是不鬧出大的動亂,朝廷一般情況下都是不會管的。
這些個國家到都好說,現如今最難處理的,就是那些個算不上帝國,但又沒有和大契成為宗藩關係的國家。
基輔國,就是其中之一。
這個西方的國度,雖然叫個帝國,但實力遠遠沒有達到帝國的標準。
還有就是西洋那邊的國家,比如格蘭什麼的。
不過,這些國家遠在西洋,朝廷也沒興趣往那麼遠的地方派使者。
所以現在最大的問題還是身篤,以及基輔。
身篤的摩沃爾王國,現在並沒有向大契稱臣,但大契可是擊敗了海上霸主英吉人的存在,所以也理所應當的繼承了他們在身篤全部的租界。
雖然目前來說,身篤有羋強的駐軍在,也有他這個水師提督代為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