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無風期的時候,花河府就積壓了很多的高立以及倭國人,他們都焦急的等待著可以回家。
和良本人來說,他正在鄂邑協助高永鑫建造軌道橋呢。
如今和良的輪船公司代理總經理,是他的族弟,禾木。
禾木在機械師的指導下,也是攻克了很多的技術壁壘。
最終才開始建造了這艘可以下海的鋼鐵巨獸。
這件事情一出,立刻就引起了花河府乃至整個江南的劇烈轟動。
能夠在江南河面上穿行的輪船,早就徹底的打響了輪船公司的名號。
現在在江南一帶隨處都可見這種小型的輪船。
但,能夠抵達遠洋之外的巨型輪船……
這就讓大家有點難以相信了,而且多數人都是抱著質疑的態度。
真的能行嗎?
真能夠遠洋?
在沒有經歷之前,沒人能得到準確的答案。
但此時的鄂邑軌道大橋,可是真的陷入到了瓶頸之中。
鄂邑軌道大橋的修建難度已經遠遠的超過了高永鑫的想象。
一開始的時候,鐵索拉繩的強度就出現了問題,不管怎麼弄始終就是達不到要求。
本來高永鑫是打算用圓柱體的鐵索來拉伸橋面的,可他很快就發現了一個致命性的問題。
那就是鐵索受力之後非常的容易變形,還很容易出現斷裂的情況。
換句話來說,就是根本無法承擔起橋面的重量和拉力。
這個時候,和良就提出了一個新的方案。
他想用很多股鐵絲編織成麻繩一樣的繩子。
這個方案聽起來很簡單,但真的要把這些鐵絲編織到一起,實際操作起來是相當的困難。
最後,還是用上了高永鑫親自設計出來的一種機器,才把鐵絲一股股的擰在了一起。
總算是製造出來了可以承擔橋面重量和拉力的繩子了。
現如今已經到了造橋最關鍵的時刻。
鄂邑大橋的修建為了節約時間,是從江的兩邊同時修建的。
現在已經到了要把兩邊銜接在一起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