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家也算是整個番邦貢體之中的典範了。
吳迪真是不知道,該用一個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倭國。
一聽這話,夏建寧來了神,他一甩袖很是嫌棄的說道:“倭寇,蕞爾小國!”
說罷,他覺得還是不應該太意氣用事,便正色說道:“但對這群倭寇也是要提防的!”
“倭國之人,不可小覷!”
“這島國之人心胸狹隘,重小節而全無大義!”
“這話是陛下說的,是我家姐姐在信中給我提到的。”
“我敢說,陛下對著倭國的態度,可謂是入木三分啊!”
聞言,吳迪也是連連點頭。
“重小節而全無大義!”
“太精闢了!”
“陛下一言,道盡了倭國本性!”
夏建寧繼續說道:“所以啊,對咱們大契來說,倭國只能是個藩屬國!”
“他們積極的學習咱的文化,對咱朝廷也是很恭順的,這一點無可厚非。”
“但還是要防著他們鼠竄!”
“你到任之後,還是應該在其內部培養親信,要拉攏他們把持倭國的朝政。”
“一定要切記,不可讓倭國做大!”
“這一點我相信你一定能想清楚該如何是好。”
吳迪聽著話,思考了片刻,之後對夏建寧拱手施禮道:“多謝大將軍提點!”
與此同時。
一封來自南洋都尉府的奏摺也送進了燕京城。
政事堂丞相孫文錢,他看過奏摺之後,批註了轉由刑部來處理。
奏摺便被政事堂的吏員快步送去了刑部。
這種程度的奏摺自然是不需要御筆硃批的,只需要到時候轉送給皇帝看一眼就好了。
很多時候,像這種地方上的事務,皇帝也是不怎麼看的。
畢竟大契如此地大物博,全由皇帝來親自操持也是不行的。
小事該放權的,還是要放權。
如今大契的疆土實在是太大了,對於當朝丞相來言,這種小事也不是他應該思考的,所以就送去了刑部。
刑部的官員拿到了奏摺之後,交給了刑部尚書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