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這一代僧伽拉者死後,他的親信就會帶著他的遺骨去往他指定的地方。
在那裡尋找僧伽拉者的轉世。
經過尋找,所找到的轉世之人就是下一代的僧伽拉者。
雖然吐蕃現在也是信奉的佛家,但他們信的這個佛家,與大契和暹羅國等等,還有這很不同的地方。
他們吐蕃這裡的佛家被人稱作密宗。
而密宗佛門,也根本沒有東土佛門的那種大胸懷,有的只是更積極的爭名奪利。
所以吐蕃這個地方還是很亂的,可以說是個宗教與世俗相結合的權利框架。
就算是在吐蕃的王庭中也是一樣的,拉色和僧伽拉者一同聯合執政。
而且就算是在最基層的部落中,也是這個樣子的配置。
拉色和僧伽拉者都住在大昭城中,而拉色所管轄的地方卻只有大昭城中間的一點點位置。
除了拉色一族之外,吐蕃國中其實還有四個勢力很強大的族群。
他們被分封在大昭城的四個方位之上,其名號也就按照地理位置來叫了。
南邊的就叫南大論,北邊的就是北大論,東西也是如此。
大論,在吐蕃語中就是王公貴族的意思。
而相對的還有小論,意思也就是小一點的官。
這些個大論小論,其實就是在世俗上的首領,就有點像是大契朝廷中的官員。
而不同的是,在每一個大論的領地中,都要有一名德高望重的大型寺廟存在。
這種寺廟中的裡領袖,就是和僧伽拉者一樣的存在,他們就是這片城池的宗教領袖。
吐蕃國中幾乎人人都是虔誠的信徒,所以宗教的號召力是不可小覷的。
而巧的是,吐蕃國中的寺廟裡,是可以培養僧兵的。
這種奇葩的事情,也就讓吐蕃國的僧侶有了可以和國王平起平坐的實力。
說完大論,就是小論了。
這些個小論更多是大論的助手,也可以說他們是分封的武士。
吐蕃王庭會按照武士的勇猛程度來分別賞賜,金銀銅大印。
只不過是因為時間的遷移,武士的級別也跟著變成了世襲。
現在吐蕃金印小論武士,也不一定是最厲害的。
現在的金銀銅印,更多的則是階級的象徵。
這些個小論其實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預備的軍官。
若是拉色王在有需要的時候,這些小論武士家族,每家就必須要出十人從軍,聽從國王的號令。
當然,在這些小論的領地中,也是有一座座佛寺建立的。
這些佛寺中的僧侶,同樣這是他們領土中的宗教領主。
吐蕃這樣的架構下,世俗和宗教的鬥爭自然是少不了的。
但時間是可以磨平一切的良藥,只要時間長了,一切都不是問題。
現在的吐蕃國中,世俗和宗教就達成了很微妙的平衡。
<!17k>
喜歡我,大契昏君,敗光國運成天帝請大家收藏:()我,大契昏君,敗光國運成天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