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吳迪這個西域狠人看來,這種世俗與宗教結合的構架,那一定是非常不穩定的。
僧伽拉者到底有沒有轉世,這個吳迪可不知道。
但在這樣的二元結構之下,拉色王和僧伽拉者的兩個體系中,各自都有這自己的盛衰期。
拉色王是繼承而來的。
在拉色年幼之時,大權都是要掌握在母親手中的,若是母親不行則是會掌握在孃舅的手中。
拉色就連自己的終身伴侶都沒有機會自己來選擇,而是必須要在五大論家族中來選擇。
每一代拉色王成年之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從孃家人手中把大權給搶奪回來。
而僧伽拉者也是有這種情況發生的。
僧伽拉者在轉世之後,青年也幼年時期,所有的大權都是掌握在大昭城的僧人手中的。
當然,這個僧人並不是指的某一個,而是很多的僧人組成的僧團。
僧伽拉者想要主掌大權,那就必須要得到他們的認可,只有那要他才能拿回屬於自己的權利。
很明顯,這段時間中,僧伽拉者的勢力也必然是微弱的。
不管是拉色亦或是僧伽拉者,他們都是有各自的至暗時刻的。
他們都要面對內部的鬥爭。
當然,只要有鬥爭的地方就必然會有聯盟,所以他們的內部在爭奪權利的時候,很有可能會出現互助的情況。
就比如,僧伽拉者會給拉色王支援,而擁有了僧伽拉者的支援,拉色王也更容易從 母系手中奪回權力。
而拉色王也是可以給僧伽拉者來站臺的,他可以逼迫眾多僧侶,讓他們乖乖的讓出手中的權力。
可以說,每一任拉色王和僧伽拉者之間,都是會有千絲萬縷的聯絡,甚至他們之間會產生默契。
但這一切在吳迪看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現在的吐蕃已經不是以前的吐蕃了,他們已經完全沒有了之前的默契!
這其中的原因其實也是很簡單的。
現在這一代拉色王,今年已經三十八歲了,從他十八歲開始親政到現在,已經過去二十年了。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的君主來說,自己能夠親政二十年的,完全可以說是不短了。
這個野心勃勃的拉色王雖然不是什麼梟雄之輩,但也是個不甘於平凡的君主。
他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重新恢復吐蕃當年的榮耀。
可是他現在的實力來說,拉色王還不敢去直接攻打大契,所以他就把目光放在了北方。
當今的拉色王一直都想要爭奪一下費爾干納谷地,就像當年前朝時,吐蕃和東土皇朝爭奪西域那般。
吐蕃人至今都還想著能控制整個絲綢之路。
控制絲路幹什麼?
當然是利益了!
可以很明確的說,當下這個契機,誰能控制了絲綢之路的走向,那就相當於誰控制了大量的財富!
這些財富對大契來說可能不算什麼驚人的事情,但對於吐蕃國來說,那就是可以崛起的本錢!
如今的拉色王才不到四十歲,這一代的僧伽拉者也和他的年齡差不多。
兩個人都是黃金年齡,也都是有著將近二十年的君主生涯。
他們兩個人湊在了一起,這事還真就說不上好與壞!
這種框架下的政局,可以說是非常的脆弱。
因為誰也不服誰啊!
而且兩人都是老謀深算,老奸巨猾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