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新的問題又隨之而來了!
現在船是造出來了,關鍵是要怎麼才能將它推銷出去呢?
和良思索良久,瞬間在腦子裡劃過了一道靈光!
沒幾天之後,在《江南官報》上就刊登出了一則重磅新聞。
《一頭會噴火的巨獸,驚現在揚子江上!》
這種非常獵奇的大標題,最能吸引住讀者的目光了。
這篇文章很快就引發了花河府百姓們的注意。
有不少的人閒來無事,還真就去揚子江上尋找報紙中所說的怪物了。
這篇文章自然是和良提供的。
他從父親那邊,好說歹說才借來了最後一筆錢。
和良二話沒說直接將自己所有的錢,全都砸進了這片文章當中。
他在當地找到了一個比較有名的文人,代筆寫出了這樣一則志怪新聞。
現在的《江南官報》每天都要出版最新的訊息。
除了轉載新朝報上面的朝廷動態之外,還要湊齊整整五個版面。
而那些公學院中的教書先生和學子,他們每天光是上課就已經很累了,現在又要負責報紙的排版和編纂工作,這就讓他們早已忙的焦頭爛額了。
再要他們每天都湊到那麼多版面的內容,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於是,《江南官報》比朝廷印發的新朝報,更早一步踏上了採編分離的道路。
採編分離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採集新聞趣事的人和編纂內容進行排版的人,是兩個不同的人來完成。
新朝報的採編都是由翰林院的人來完成的。
倒不是說翰林院的人有多麼的神通廣大,能夠忙乎的過來。
而是因為翰林院本來就是閒職,每天除了修繕史書之外,再也沒什麼很重要的工作了,所以他們抽出來一些人手做做採集和編纂的工作,到也不算是什麼大事情。
而且,新朝報可是朝廷的官辦報紙。
更多刊登的內容則是朝廷最近發生的重大事件,這些內容基本上都是上面擬定好的,他們只需要進行刊登就是了。
所以翰林院當天完成新朝報的印發,還是很簡單的。
《江南官報》可就不一樣了。
這份報紙的編纂全都是由江南一帶的公學院來完成的。
公學院中的教書先生和學子們,他們每天都要溫習功課,還要學習新鮮的知識,所以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也是很正常的。
也正是因為這樣,《江南官報》的採集和編纂工作才會順理成章的分家開來。
公學院中的教書先生們和學子們只負責文稿的稽核工作。
他們要確定手中的稿件適不適合,或者說能不能刊登在報紙上,要是可以的話還要考慮該如何潤色一下。
而採編的工作,就是負責蒐集更多的新聞和稿子。
採編們只需要向《江南官報》進行投稿,報紙的負責人就會根據提供的新聞價值,給予採編們一定的銀子。
江南本就是文風盛行之地,能寫會寫的人自然不在少數。
上到朝廷官吏,下至民夫百姓,所有人對於投稿這件事抱有著極大的熱情。
畢竟,那稿費這件事可是所有讀書人都很喜歡的事情!
這可是個風雅的營生。
雖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但試問誰不愛財呢?
於是《江南官報》很快就積累了大量的業餘採編。
和良找的這位撰稿人,他就是在當地小有名氣的採編。
這種很是獵奇的新聞,很容易受到讀者們的喜愛,《江南官報》上也經常會刊登出這種型別的新聞,以此來拉動報紙的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