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大契的子孫後代能吃上糧食,那現在就必須開疆拓土!
這已經不是什麼王道不王道的問題了,也不是符不符合儒家經典的問題。
這是切切實實面臨著生存與否的問題!
大契的人口增長,這是一個當下就面臨的很嚴肅的問題。
大契人想要活下去,那就必須要開疆拓土。
這是在給大契的子孫後代爭取生存的空間!
這邊文章一發出去,所有前來參加礦源大會的代表們就都看到了。
玄宗侯玄天策,夏建寧等等武將,更是讓手下的人把這篇文章從報紙上裁剪了下來,然後用最好的畫框將其裱了起來!
這就是今後,大契對外的戰爭剛要啊!
勳貴、諸侯、軍將都是一陣狂喜。
在這樣的氛圍中,礦源大會也來到了最後一天。
這最後一天的辯論也是讓方景感到非常意外的,因為這一天討論的議題幾乎沒什麼看點。
所有來參加礦源大會的代表們,幾乎全部都支援朝廷繼續嚮往擴張領土政策。
不過,就這一點而言,還是很符合方景的期望的。
對外宣戰,那就一定能敗壞國運啊!
沒想到這最後的一個議題,居然沒有什麼分歧,這還是挺罕見的。
最後一天的議論結束的特別早,就此礦源大會也宣佈落下了帷幕。
緊接著,方景就委託了政事堂和翰林院兩部,將此次礦源大會的全部內容都記錄了下來,形成了一本名為《礦源論》的典籍,然後刊印給朝廷中的各個部門,以及地方上的府衙。
對於元學這一塊來說,這次的大會無疑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朝廷確立了元學在學術地位上的主導位置,同時也認可了元學就是朝廷的正統學術。
從此,就連國子監中也開始教學起了元學的經義。
而朝廷禁止了私人設立學堂,要在地方上重新開設公學院。
這公學院中的教材,也是依照著元學為基本大綱來編纂的。
元學,一瞬間就從小小的學術新派,搖身一變成為了顯學。
這一次法學算得上是全面落敗了,不過法學的大儒們還是掌握著大量的聲勢。
也有不少法學的支持者,在朝廷中身擔要職,他們也全都是名聲赫赫的儒學大宗。
繼續維持鹽鐵朝廷專營的政策,但直接廢除了鹽引的使用,朝廷直接在最基層的縣郡開始評價鹽鋪販賣官鹽。
這件事情對黎明百姓來說,絕對時間空前的大好事,但對於江南和淮南兩地的鹽商和鹽販子來說,那就是滅定之災了。
以前為了能夠解決朝廷販賣官鹽入戶,便使用起了鹽引最為媒介。
這樣的方式就等同於,朝廷生產出來的精鹽,需要銷售到鹽商的手中,再由鹽商來分戶給百姓。
這鹽引的意思,就是透過拍賣的方式,讓鹽商來獲得一定配額的鹽量。
說白了,就是誰能拿到鹽引,就可以兌換到一定數量的官鹽。
這些鹽商在之前,單純就依靠著倒賣鹽引就可以發不少的橫財了。
可現在朝廷一下子就廢除了鹽引的使用,這就無異於是阻斷了鹽商們的發財之路。
一時間,江淮兩地的鹽商紛紛開始搞起了串聯。
其中就有一人,他在各個鹽商之間來回奔走。
這個鬼頭鬼腦的傢伙,就是曾經文明天下的江湖第一大幫,青幫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