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才輪到宗教的首領,還有江湖門派的掌門。
這些人也都是賜座在旁,和朝廷武將們相對而坐。
當然,他們也只是有旁聽的資格。
方景轉頭向傳旨太監點頭示意了一下,只見小太監立刻捧出了一道聖旨。
“奉天承運……”
最後小太監說道:“本次聚賢莊,天下礦源大會,正是開始!”
“由當朝大學士,羋天正丞相宣佈議題!”
因為這礦源大會的議題實在是太多,所以政事堂就先向所有的參會代表們徵集了一圈議題。
然後按照輕重緩急排出了順序,擬定了本次議會要討論的十個大議題。
只有這十個議題才能在皇上的面前進行討論,其餘的則是有下面的人自由討論。
羋天正聞言,捧出了一本堂書說道:“今天要討論的第一個議題便是,朝廷下次恩科選取的考核內容。”
聽聞此言,所有讀書人的目光全都落在了皇上的身上。
對於天下的讀書人來說,這可是要天塌下來的節奏了!
朝廷的科舉也是要有應試範圍的,考題大綱的變化就意味著朝廷學術方面的變化。
簡單點來說,這就是意味著朝廷要改變已經延續了幾百年的學術!
現在的朝廷學術,是以儒家為根本的。
這下子,那些法學的大儒們全都慌了神。
朝廷若是真要改變學術方向的話,那就是天大的事情了!
科舉向來都是讀書人可以平步青雲的重要途徑,當下讀書人基本讀的都是聖賢書,也正是因為儒家思想才是朝廷的官方理念。
也就是說,只要按照儒家的理念和大綱來進行學習,那就是有機會考中進士的。
以往朝廷中的進士也都是這樣選舉出來的。
現在朝廷要研討恩科的考題,那不就意味著很多讀書人都會放棄法學和儒學嘛?
簡單點來說,如果考試都不考了,那學這些東西還有什麼意義?
就好像方景沒穿越來之前的高考,人家都不考英語了,那學英語還有什麼意義呢?
這是一個道理!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這次議會對法學和儒學來說,一定是沉重的打擊!
大部分的儒生學習的都是法學和儒學,他們倒也不是真心的就擁戴法儒兩學,而只是因為能夠應付科舉,僅此而已。
如果真的丟掉了朝廷認可的學術帽子,那麼這兩家一定會在一夜之間跌落神壇的!
鞏文林深深的吸了一口氣,他覺得是時候了!
他必須要為法學一戰!
等到羋天正宣讀完畢之後,這會兒才開始了第一場大討論。
十多名法學大儒加上地方代表立刻就站了出來,他們旗幟鮮明的支援著法學和儒學。
法儒大家鞏文林,更是對著方景皇帝慷慨陳詞。
很快,他的門生還有朝廷中的很多官員,都對鞏文林表示了支援態度。
地方上的賢良代表們,更是一邊倒的表示對法儒兩學的支援。
其實他們的支援原因也是很簡單的,畢竟隨著大契朝廷建國幾百年下來,豪強們已經逐步侵蝕了大契底層的力量。